孩子不亲妈,只因这些原因

一位老师曾在几十所学校做过一个调查:当你生活中出现危险,出现很难处理的问题时,你首先会想到向谁求助?调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能够想到向父母求助的人不到7%。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新闻,一名男子在5岁左右误吞一个哨子,害怕被父母责骂而不敢求助,在20 年后咳得不行了才做手术取出。成年后他也曾去医院检查过,但没能找到,20 年中这名男子反复肺炎,饱受折磨,却从没有和父母提起,独自忍受20年!

看到这样的描述可想而知,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忍受身体不适和心理恐惧,却抵挡不了对父母的害怕。5岁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当孩子说:妈妈,玩具坏了。妈妈却说:给你买了多少玩具了,又弄怀了!让你爱护玩具你不听,以后在也不给你买玩具了!

当孩子说:妈妈。小朋友打我了。妈妈却说:怎么不打别人机欺负你啊?你不招惹他,他怎么会打你。

当孩子说:妈妈,洗澡水太烫了。妈妈却说:我都摸了,不烫,好好洗澡!一洗澡就这事那事的!

……

这些对话有没有眼熟,会不会和你与孩子的沟通类似?

知乎里有类似的提问,很多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也有人总结道:“痛苦要是说给父母听,我会得到双倍痛苦!”

看到这样的答案,相信大多数人内心都有同感。或多或少,我们都受到过父母有心或无心的伤害,那,我们的孩子给怎么办?

有些父母也很无奈,因为很多父母都是用“爱孩子”的心去做所有的事,都是为孩子好,希望他懂得爱惜,希望他和小朋友们好好相处,希望他爱卫生。但换种方式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1、解决不了但可以给安慰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难题,父母不一定能帮孩子解决所有的困难,也不需要帮孩子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给予孩子安慰,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尊重”,孩子就会有自信和底气去面对困难。毕竟有些难题,只要和亲人分享哪怕解决不了都不再是大事了。

2、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出生后,不是只有说话、走路等需要学习,面对陌生的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时也是需要学习的,他们不懂怎么应对时,只感觉不舒服,需要发泄。父母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所以父母的情绪稳定,是给予孩子帮助的基础。

3、孩子更爱父母

我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无私,但其实爸爸妈妈要孩子听话,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而活,不调皮、不捣乱、学习好、认真写作,不然就会生气,就会说“看看别人家孩子”!

所以只有孩子对父母的爱才是无条件的。

或许有些父母很不认同这样的说法,认为“我是为孩子好才对他有要求的。”但是如果我说:为孩子好,首先要对自己有要求,“情绪稳定”就是最基础。各位父母会马上行动吗?

身为父母,当然可以对孩子有要求,但这些要求是在“爱他”之后的。并且“爱”要让孩子感受到!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