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腊月初一蹦一蹦,大人小孩儿全没病。不知不觉进了腊月里,我小时候这一天是十分热闹的,家家户户吃炒货也叫“咬灾”,花生瓜子栗子蚕豆白薯干,有什么炒什么。反而我印象最深的是炒棒花儿。铁锅里装河沙,裹着棒子粒一铲子一铲子的直到翻炒出香味,生棒子粒爆出花又脆又香,现在能记得上街买点应个景已经算不错了。街上小贩这一天也准备得一应俱全,我也曾买过炒棒花儿,不是那个东西,也不是那个味儿。
儿时记忆:爆米花机
玉米棒子炒熟开花~~炒棒花
2、冯唐翻译泰戈尔的《飞鸟集》,仿佛又掀起了轩然大波,仁者见仁,真不说谁具文字般若。
也对比了郑振铎、冯唐:
原诗 -
The song feels the infinite in the air,
the picture in the earth,
the poem in the air and the earth;
For its words have meaning that walks and music that soars.
郑振铎译:
歌声在天空中感到无限,
图画在地上感到无限,
诗呢,无论在空中,在地上都是如此。
因为诗的词句含有能走动的意义与能飞翔的音乐。
冯唐译:
歌无极,
在空气里。
画无极,
在大地上。
诗无极,
在空气和大地。
诗的字句里,
有能流转的意义,
有能翱翔的乐音。
实话说这首冯唐译得不错。而下面这首,就不敢恭维了:
原诗 :
The night kisses the fading day whispering to his ear,
"I am death, your mother.
I am to give you fresh birth."
郑振铎译:
夜与逝去的日子接吻,
轻轻地在他耳旁说道:
“我是死,是你的母亲。
我就要给你以新的生命。
冯唐译:
白日将尽,
夜晚呢喃。
“我是死啊,
我是你妈,
我会给你新生哒。
大师泰戈尔的原著,才是泰戈尔的真实表达。
译者很难准确,每个译者的眼里,泰戈尔的诗都不一样。
谁真有本事就去看原著去吧。
3、故宫博物院官宣今天起在午门展厅举办“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三月上巳节闭展。以破纪录的近千件文物,恢复昔日皇宫过年的装饰、活动,这对我产生诱惑。看展览、赏宫灯、品中华老字号,岁朝图、天灯、万寿灯、福字、春联、春条、门神等一应俱全,据说展览还将许多画中器物找了出来,画面与文物同台展示,更具意趣。值得期待。
万寿灯
4、炎樱张爱玲曾经好得如同一个人似的,后来无疾而终,因为无疾被动一方总有些讪讪。 炎樱写信问张爱玲你为什么不理我?张爱玲说:“我不喜欢老是聊几十年前的事,好像我是个死人一样。那个时候我们能成为朋友,只是因为恰好出现在了同一间教室里,恰好都需要有人陪自己吃饭逛街聊心事,所以就天天腻歪在了一起。但后来经历成长经历世事后,才发现我们根本就不是一类人,所以我们就只能走到这里了。”
张爱玲的话是对友情的真切描述,没有了空间、时间的巧妙结合,没有了情感共鸣、理解与彼此支撑,曾经的友谊,就显得苍白空洞,不再重要了。一故友这样理解:能在彼此世界出现过就很好,且留下美与好。不见,彼此都有另外的世界和痕迹。长时间不见已疏远与疏离,一方怕尴尬怕局促不安也不愿提旧事,理解一个中年人的自尊和距离。
这样腻的闺蜜多如牛毛但结局各异。
友情一道,我终究做不到决断。
不否认朋友分阶段,但废话连篇终抵不过一句:英雄不见老街坊!
戊戌腊月初一
小满于百翠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