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健君
刚刚关好电视,准备回复完简友们的简信后觉儿觉儿去,突然,微信小窗口提示有新内容。
打开微信第一个没想到的是:微信的那头是我读研究生时的班主任H老师,微文如下:
第二个没想到的是,本以为是自己涂鸦式胡言乱语的碎碎念,竞然让H老师抬爱称其为作品,而且还要拜读,吓屎宝宝啦。
第三个没想到的是,自媒体将个人的“所有”都暴露得一览无余,你露点儿就露点儿吧,反正到了这个年龄,稀得睁眼看你一眼的人早已经不多了,你还不要脸的去骚扰你的老师,这就是你的不对啦。
对不起了老️师,我真的一点都不是故意的,只想在仅有的“一点点”小的朋友圈里“得瑟”“得瑟”,不料却忘记了朋友圈里竞还是有潜伏着的像您一样的“大咖”若干。
此时此刻,小时候学的“班门弄斧”、“关公面前耍大刀”放在自己身上是那么的恰如其分,再合适不过了。
有几年没见到H老师了,只是知道前段时间老师在北京享受着皇恩浩荡,阳光普照,三代同堂的其乐融融,真的不知道您此时远在异国他乡。
我们之间师生缘始于偶然。那年我也是闲得无聊便是突发奇想,参加一个在职研究生报考吧。一来可以多少给自己充点儿电,让知识骨感的自己不再那么地讨厌难看,二来也可以接触一些地方上的同志,交点朋友,便于转业到地方后,不至于孤单寂寞。
于是乎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报考了G省的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当时,本来想报考一个法律专业的,一来个人喜欢,二来考虑今后使用空间很大,不巧的是那年G省法律专业不招生。
在职研究生,顾名思义的“私密”就是研究点儿在职场上能够用得上的东西,直接了当的告诉大家所谓用得上:一般单指为在未来单位里和事业中的发展、使用和提拨“镀金”。至于真的能够涨多少真才实学,鬼都不一定知道。
本来在职研究生就不是什么货真价实的学历,加之碎片化的学习时间、杂货铺式的课程设计、平平庸庸的师资队伍、个别讲台上的人都能把自己讲糊涂的所谓老师,再遇到心数奇葩各色的学生。想要学什么真刀真枪上战场用之过硬的学问,一个字难、二个字很难、三个字非常难。
好在我们有贴心温暖的班主任H老师,这可真是我们班六十几个同学的偏得。她的口头禅(当然也是碎碎念了)是“愁死本宫了”。
随堂作业完成不好她说愁,到课率不高她也说愁,更让她愁的是有个别人挂科不过,最最让她上火的是几个“怂人”竟然答辩都全程不知所措,她真的是“摊事儿”愁大发了。
带着答辩不过的同学奔走于本校课任老师和省城主考老师之间,争取补考“过”的机会。
毕业后的几次聚会时,她仍然心有余悸,回忆起领着补考的同学䃼考过程的揪心,仍然反复重复着她那极具个性魅力的标准的口头禅。
时光倥偬,一晃儿研究生毕业近二十年了。其他的老师早己杳无音信,唯有为我们这帮不争气的俗人们愁来愁去的H老师,还时刻默默地关注着我们。
但愿我们的今后尽量不惹您老发愁了,好吗!
与H老师通过微信后,我一股脑的把我从2018年1月上旬开始“一指禅”划拉的十多篇《简书》给老师发了过去。
但愿能够让远在异国他乡的老师,回味起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