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教材,编得再好,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
2、立德树人、接地气、守正创新、贴近语文生活。
3、要想办法让小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挺有意思的,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认字读书的兴趣,这比什么都重要。
4、“和大人一起读”可以是朗读,也可以讲读,或者对话式阅读,形式不拘,但要注意都是在读书,是书面语言的阅读。一起读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也不必布置作业,附加的任务多了,压力大了,兴趣就少了。应当让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自由轻松的阅读。教师如果觉得教材中的一起读课文比较浅,也可以换,另外找一些作品来读。(亲子共读是个很好的倡议,很理想的境界,只是刚开始要花很大的精力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5、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整个课文的变化很大,几乎换了三分之二的课文。课文的选篇标准强调了这4点,即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同时要适当兼顾时代性。新教材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格外重视,这方面选文的比重大大增加,一年级就选了许多古诗。(我不赞同是古诗就要背的看法,个人觉得优选精背应该更有好处)
6、教好古诗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比如,给一年级学生讲《春晓》,讲春天到来的感觉、那种发现,让孩子大致上懂得写了什么,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就可以了,不要让孩子去记什么“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类。因为 “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类。(好像回到了私塾时候,先记忆,再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自己理解,那默写诗句的意思这号题以后是不是中低年级就不能有了?)
7、朗读不能取代自主性的阅读和吟诵。(这一点我要注意,再接触吟诵)
8、小学怎么上好教读课?一是要安排好预习,不要布置太多作业,主要就是提一些有趣的问题做铺垫和引导,激发阅读的兴趣。教读的重点是教阅读的方法,同时也适时教一些写作方法,两者结合起来。自读课是把教读课的方法沉淀运用。老师不要多讲,就让学生自己去读。(现在的课型变成了教读和自读?)
9、“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弄懂了。这就是为了增加阅读量,改变全是精读精讲、而且处处指向写作的那种教学习惯。(这种办法,在高年级尤为明显)
10、 “快乐读书吧”课,每学期一两次,每次安排某一种阅读类型。让学生接触各种文体类型,有基本的文体知识,激发阅读各种类型读物的兴趣,有意识让学生去掌握一些读书方法。这个栏目不要处理成一般的课文学习,老师可以举一反三,讲一点相关的读书常识,包括书的类型和阅读方法,但主要是引发兴趣,让孩子自己找书来读。(有点像群文阅读)
11、语文知识的教学必须加强,但“随文学习”的办法不能丢。
12、现今语文课普遍存在的一个弊病,就是繁琐。备课繁琐,上课也繁琐。(去伪存真,做真语文)
13、部编本语文是“专治少 读书、不读书的”。(知识面广,读书多是语文教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