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语文教育第22届年会在灵宝举行,听课两天,我不仅震撼于大师们幽默风趣的讲解、奇思妙想的设计、科学智慧的引导,更震撼于灵宝学生的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声情并茂的朗诵以及雄厚的知识储备,也让我对自己二十年的教育工作进行深刻的反省。
记得程翔老师在讲《念奴娇 赤壁怀古》时,当他朗诵了第一句话“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问学生,“听到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举手,其中一个学生回答“我想到了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另一个说“我想到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还有一个说“我想到了‘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学生们的回答赢得听众的阵阵掌声,作为听众的我感叹不已,这学生的语文素质太高,知识面广、知识丰富,感叹之余不得不细想原因,语文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就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样,它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看来这是学生们长期阅读积累促成的结果。正像程翔老师说的,什么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你培养的学生知识储备量能否支撑他解决眼前的问题。对此我深表赞同。
还有强红瑞老师讲的《土地的誓言》,贾志敏老师讲的《推敲》、钱娟老师讲的《一封信》等等,都是在老师不断的、巧妙地引导下,带学生走进文章深处,去聆听作者心跳的声音,去感受作者的丰富情感,去领略文章带给我们的人文之美。
是的,教育之美,美在他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是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灵魂教育。
然而, 长期以来,我们被各种考试评比折磨得忘了教育的初心,忘了我们培养的是情感丰富、活生生的人,我们只管急功近利地、匆匆忙忙地去迎接考试,过分关注学生成绩,课堂上学生思想碰撞火花的时间消失在老师的赶进度里,学生的想象力夭折在繁多作业堆里,思绪不再飞扬,灵魂得不到丰盈?匆忙间,我们把语文课上得公式化,僵硬化,甚至把这有温度的课程上得枯燥冰冷,在这样无趣的快节奏里,语文之美得不到绽放,人文性得不到充分显现,我们沦落得焦虑不安,学生跌进了痛苦的深渊。恍惚间,我们迷失了方向,也迷失了自己。
“谁注重人文谁就注重了真正的教育,谁注重了阅读谁就赢得了语文”语文年会上评论家吴伟如是说。“你是炫自己,还是成学生”,“你是逼着学生走,还是引着学生跑”,“启迪了孩子,就是打开了孩子思维的开关”,“思考力就是学习力”,这些话都值得我们每个老师深思。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不乏课堂上滔滔不绝,讲解精彩的老师,也不乏花样百出,形式多样的课堂,更不乏有考出好成绩的一批批学生,可总觉得少了什么,少了些什么呢?大概就是教学中缺少了对学生思维的科学有效的启迪,缺少了对学生人文性的渗透教育吧。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80岁高龄的贾志敏老师拄着拐杖为学生上课,还那么认真,那么激情,时刻启迪着学生,引领着学生,这绝不是幽默笑话,他的一句“教师的生命价值只有在讲台上才能璀璨绽放”,让我看到了一个为师者的精神风范,我想,定是他教书育人的初心激励着他在传道授业解惑的道路上一路向上,一路芬芳。
真的,有幸参加年会聆听大家们的课,恰似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进的路,作为语文老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还语文本真的美,还语文以读写为基础的本来面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要像教育家魏书生所说的那样“让教育慢下来,再慢下来,像小树的成长那样先深深扎根,再慢慢发芽抽枝,继而开花结果。”
让我们怀揣梦想,不忘初心,在教育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活出我们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