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不更新。
想写东西的念头也不是没有,从去年6月到现在,长长短短写了七八篇草稿,都是写到一半就扔掉键盘脑袋长草。原因大致就一条:太久没写、太久没想,不会写了。
自己心里实在过意不去,痛下决心:趁着高中毕业十周年写一波,写得再短再差,也要发出来。
当年高考作文题《回到原点》,我用的是各种名句拼凑,故作深邃。毕业十年再看这题目,emm……有点东西。
读书时期,相比考得成绩好的同学,我觉得自己注定是个平平无奇之人,想改变但无从下手,甚至有些怯。
直到在uic认识大一的英语老师,来自明尼苏达,叫Amy。为了练口语我经常找她,她会跟我分享她在南美、亚洲的经历,让我感叹“还能有这种活法”。现在我们也会时常在脸书上catch up,她目前在秘鲁定居了。
后来有位叔叔跟我说:“人生可以有很多种组合”。
20岁决定去留学,三年的成长速度max,我指的是三观、独立生活的能力。我是全班/实习唯一的亚洲人,除了课余时间,几乎脱离中文世界;当然,也因此认识了许多当地老外,年龄跨度5岁-60岁;大四一年,我在当地的IU附小实习,那是屯子人种最多元的小学,当地小孩和国际小孩高度混合,除了教室外,教育局、法庭、警察局、家访成了日常学习的地方,看过许许多多悲欢离合、让人无奈的案子。
如果真要用一句话概括懂了啥,那必然是:人生真的可以有很多种组合。
随着职业的选择,不觉间已深漂四年。每日都在懒惰和要强的两个自己之间来回挣扎,带着一股蛮劲,在职业、感情里磕碰起伏,满盘较量,“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去年开始,疫情+个人职业转折突袭。来鹅厂后,人生进程更突然加速,迎来360度转变和挑战。2020-2021仅这一年,比起当初单纯的留学日子,人际多元和职场内卷、年龄增长带来的多重体验,要复杂得多。
我开始明白一个更进阶的“真相”:生活就像一个永恒无止境的关卡游戏,每一回合的结束都必然会促发下一回合的开始。除了死亡,终点只是相对单一回合而言。跟超级马里奥一样,游戏主角是自己,闯关法则、道具全靠摸,而家人、伴侣、朋友则是重要的利益同伙;再联想到28岁的自己,对接下来未知的游戏关卡,无奈但又激动。
2021之前,我觉得很开心拥有许多天南地北的好朋友,也非常享受那些打开自我的分享,深入的讨论。我本来对自己没什么信心,想着自己没有那么好,因为接收到大家给的很多爱和赞赏,有让我想要更靠近大家形容的“我”,去更加接近、看清自己心中的理想状态。
现在,是逐渐对自己有了更多信心和接纳。我开始高频地看日落,上下班尽量坐公交,看熙熙攘攘的街边人群,竟有那么几刻像回到屯子看日落的感觉,平静满足;8月开始健身,每周至少三练,转眼快三个月了。体能、体重明显提升,也认识了一帮同样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健身伙伴,多巴胺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正念和坚持,也是,锻炼是唯一一件付出和回报成百分百正比的事情了。
之前都是满足别人的期待,来获得我想要的“被爱”“被尊重”。但职场、爱情少不了挫折,高光时刻也并不常有,我不再能单凭这些去求别人给予。相反,爱、尊重和感激,都在我看日落的瞬间悄悄涌现——原来我想要的,我自己也能给。自己心里的声音逐渐强烈,人生待修课题及时调整为:接纳自己,便能接纳他人、接纳生活。
当然,有可能这些事都是错的,但过去经历让我知道,重要的是放平心态,接受未知,life is an experiment。它们未必是“错”,只是结果超出了预料范围(也感恩我至亲、朋友的支持和理解,给予我试验未知的条件和底气)
高三时,班主任喊的最多的一句是follow your dream,dream本是心之所向;本科毕业,我的mentor在听完我毕业的迷茫之后,微笑着轻轻回问我:“我从你的话里听到,你心里已经有答案了,不是吗?”
原来答案就在自己心里,回到原点了。
希望自己永远记得这一刻的喜悦&平和,亦期待即将到来的挑战~
**近期很有更新的动力,想把过往的好多事集中输出,希望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