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郡太守陈登把郡府设在射阳县,孙策向西攻击黄祖,陈登引诱严白虎的余党,准备在孙策后方起事。孙策回师攻打陈登,先驻在丹徒,等待运输粮草。
当初,孙策曾杀死吴郡太守许贡,许贡的家奴和门客藏在民间,打算为许贡报仇。孙策性喜打猎,经常在外追赶野兽,他骑的一匹骏马速度极快,随从卫士们的马根本追不上。孙策乘马驱驰时,突然遇到许贡的三个门客,他们用箭射中孙策面颊,后面的卫士骑马随即将门客全部刺杀。
孙策受伤很重,召唤张昭等人,对他们说:“中原正在大乱,以吴越的人力,据守三江(吴松江、钱塘江、浦阳江)险要,足以坐观成败。你们一定要好好辅佐我的弟弟!”把孙权叫来,把印绶给孙权佩上,对孙权说:“率领江东的人马,决战于疆场,与天下英雄相争,你不如我;遴选贤才,任用能臣,使他们各尽忠心,保守江东,我不如你。”
四月四日,孙策去世,时年二十六岁。
[点评]
孙策十七岁出道,征战不到十载,平定六郡,统一江东,可惜英年早逝。孙策勇略过人,每战必克,短时间内扫平江东,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他知人善任,肯于纳谏,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江东集团,这也证明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孙策不仅是三国诸侯中势力发展最快的,也是三国创业者中最年轻的一个。如果说他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性格过刚,还不是特别成熟老辣。曹操的谋士郭嘉对孙策早有预言“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
关于孙策的死,据《吴历》(晋初胡冲所著)记载,孙策中箭受重伤之后,说这伤是可以治好的,只是需要静养一百天,期间不能剧烈活动,也不能动怒;但孙策某日照过镜子之后,发现自己被严重毁容,结果心情剧烈动荡,伤口破裂而死。
历史巧合有时也像诅咒,当年孙坚也是被暗箭射中而死,后来的周瑜也在和曹仁的战斗中受箭伤,不久之后就因此病死。
孙权悲痛号哭,没有去主持军政事务。张昭对他说:“孙孝廉,这难道是哭的时候吗?”于是给孙权换好官服,扶他上马,要他出去巡视军营。张昭率领僚属,向朝廷上表奏报孙策的死讯,并通知属下郡县,命令各地官吏和大小将领都严守岗位。周瑜从巴丘率兵前来奔丧,就留在吴郡,担任中护军,与张昭一起主持军政事务。
当时孙策虽然已经占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江、庐陵这几个郡,但偏远山区,还未全部控制。流亡客居在江南的士大夫,也还怀有暂时避难的想法,与孙策、孙权未建立起稳定的君臣关系。但张昭、周瑜等人认为可以与孙权共同完成大业,于是尽心尽力地为孙权效力。
[点评]
三国之一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终于登场,然而此时的他还只是个未到弱冠之年的少年。此时的孙权只知道悲号。在此关键时刻,张昭、周瑜二人身担重任,倾力辅佐,为孙权撑起了东吴江山。
汝南郡的黄巾军首领刘辟等背叛曹操,响应袁绍,袁绍派遣刘备统兵去援助刘辟,周围的郡县纷纷起来响应。袁绍派使者委任阳安郡都尉李通为征南将军,刘表也暗中派人来招李通,李通一概拒绝。有人劝李通与袁绍联络,李通手按剑柄叱责说:“曹公明智,必然平定天下;袁绍虽然强盛,终究会败在曹公之手。我誓死不二。”随即杀死袁绍使者,把袁绍送来的印绶上交给曹操。
李通加紧按户征收捐税绸缎,朗陵县令赵俨去见李通,对他说:“如今其他郡县都已叛变,只阳安仍旧依附朝廷。现在又要按户强收绵绢,小人喜欢作乱,这样强行征敛,恐怕不可以吧?”
李通说:“曹公与袁绍相持,正在危急时刻,周围郡县竟然这样背叛,如果不立刻征收绵绢,送到许都,就必定会有人说我坐观成败,有所等待。”赵俨说:“事情确实像您考虑得那样,但是应当区别轻重缓急。稍稍放松,我来为你消除这个顾虑。”赵俨于是给荀彧写信说:“如今阳安郡百姓穷困,邻近郡县都已叛变,容易受到影响,这正是这一地区安危的关键时刻。而且阳安郡的百姓保持忠节,身处险境而并无二心,我认为国家应该加以慰抚,但却反而加紧征收绵绢,这怎么能劝导百姓一心向善呢?”
荀彧立刻报告曹操,曹操下令把已征收的绵绢一律退还能百姓。上下欢喜,人心安定下来。李通攻击群贼瞿恭等,将他们击破,于是平定淮河、汝水一带。
当时曹操制定了新的法令,颁布给州郡执行,比以前严厉得多,尤其是要求每户缴纳的绸缎,征收正急。长广郡太守何夔对曹操说:“古代的君王把赋税分为九等,以距京城的远近作为标准,而且根据归附早晚与治乱的情况订立了轻典、中典、重典三种不同的刑法标准。我认为长广郡应该按照归附较晚的边远地区施行法律,赋税从轻,法令从宽。民间的小事,由地方官员因地制宜,自行处理,上不违背朝廷正法,下可顺应百姓之心。等到三年以后,百姓安居东业,然后再推行朝廷的统一法令。”曹操批准了这个意见。
[注释]
赋税分为九等:《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
何夔的这番话就是让曹操将治理郡县的权力放还给边远地区的地方官,三年后等局势稳定,再行收回。
刘备率军攻略于汝水、颖水地区,自许县以南,官民都人心不安,曹操对此很忧虑。曹仁说:“南方认为大将军目前正与袁绍相持到危急关头,势不能去援救,刘备又率强兵压境,所以他们背叛是在所难免的。不过,刘备刚开始率领袁绍的士兵,还不能得心应手,立刻进攻,可以击破刘备。”曹操就派曹仁率骑兵进攻刘备,刘备兵败溃逃,曹仁全部收复叛变各县后才回军。
刘备回到袁绍军中,暗中打算离开袁绍。于是,他劝说袁绍与荆州的刘表联合。袁绍派刘备率领他原来的部队再到汝南,与盗匪首领龚都等联合,有部众数千人。曹操派部将蔡杨前去进攻,被刘备杀死。
[点评]
官渡大战在即,刘备为何要离开袁绍?
袁绍收留刘备,刘备却在袁曹大战之际背弃袁绍,许多人以此来责备刘备,认为刘备此举不顾信义,枉有“仁德”之名。但这种观点并不客观公正。
一是袁绍攻打曹操志在必得,并不是袁绍危机之时;二是刘备准备前往的刘表并不是曹操的同盟且有可能成为曹操的对手;三是袁绍对待忠臣田丰、沮授的做法,可能让刘备失望;四是刘备的兄弟关羽斩杀袁绍的大将颜良,袁绍可能会怀恨在心;五是袁绍心胸狭隘,以刘备的眼光会看出他并非明主。
袁绍驻军阳武,沮授劝袁绍说:“我军数量虽多,但战斗力比不上曹军;曹军粮草短缺,军用物资储备比不上我军。因此,曹操利于速战速决,我军利于打持久战。应当作长期打算,拖延时间。”
袁绍没有采纳。八月,袁绍大军向前稍作推进,依沙丘扎营,东西达数十里。曹操也把部队分开驻扎,与袁绍营垒相对。
[点评]
《孙子兵法》说,所谓战胜,就是战胜“已败之敌”,等他自己败,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靠等待。忍耐力是很宝贵的素养,人不容易修炼。胜利往往不是“夺取”的,而是等待敌人的失误或实力的折损,也就是说“等”来的。等待,本身就是军事行动。最高级的战法,是首先立于不败之地。沮授要袁绍等待,但是袁绍不愿意等。
曹操出兵与袁绍交战,没有取胜,又退回营垒,坚守不出。袁绍军中制造高楼,堆起土山,居高临下地向曹营射箭,曹军在营中行走,都要用盾牌遮挡飞箭。曹操制成霹雳车(抛石机),发射石块,将袁绍的高楼全都击毁。袁绍又挖地道进攻,曹军在营内挖一道长长的深沟,以抵御袁军从地下来攻。
曹操兵少粮尽,士兵疲惫不堪,百姓无法交纳沉重的赋税,纷纷背叛而降附袁绍。曹操大为忧虑,给荀彧写信,说准备用退回许县的办法,引诱袁军深入。
荀彧回信说:“袁绍集中全部军队到官渡,打算与您一决胜负。您以最弱者抵抗最强者,如果不能制敌,就将为敌所制,这正是夺取天下的重要关键。而且,袁绍只是布衣中的英雄罢了,能把人才招集在自己身边,却不能任用。以您的神武明智,加上尊奉天子、名正言顺,有谁能阻拦得住!如今,粮食虽少,但还没到楚汉相争时在荥阳、成皋对峙的那种程度,当时刘邦、项羽谁也不肯先退,就是因为谁一退,他的气势就被压倒了。您的军队只有袁绍军队的十分之一,但您坚守不动,扼住袁军的咽喉,使袁军无法前进,已长达半年。情势已经到了极限,必将发生变化,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一定不能放弃。”
曹操听从荀彧的劝告,于是坚守营垒,与袁绍相持。
[点评]
这比拼的仍然是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