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的最后,以张小敬打了李泌一拳,全书完结。
很多人的事情没有再交代,大致给了他们一个清晰的命运,就匆匆结束了。
每次读完一个大长篇,都会恍惚一阵,毕竟你曾如饥似渴地参与了一场人生,看过一个世界,一下子抽离出来,就像穿越回自己的生活似的,那个世界的人物,事件,场景还在你脑海中一祯祯闪着。令人惆怅。
马伯庸的文笔令人佩服到词穷,看完上部我忍不住发了个微博慨叹这种无法言说的激动,除了文采,更让人震惊的是他深厚的文化底蕴。虽然这是一部虚构小说,但是本书几乎可以称为开元长安的百科全书,对整个长安城的城市风貌,风土人情,城建布局,建筑风格等等事无巨细,描写得栩栩如生,似乎他就是在照着靖安司的那个微缩长安沙盘给你描述。
还有开元朝廷里错综复杂,互相掣肘的政治格局,他像一个旁观者,冷眼看着他们各自报团,苦心布局,不择手段,看着他们倒戈,背叛,栽赃,诬陷,看着赤诚和忠心被长安城这头怪兽几近吞并。所有人都在苦苦挣扎,他是清醒的。他面无表情地把这些十万火急,千钧一发,歇斯底里,命悬一线,冷静描述给你,让你去揪心,痛苦,挣扎,绝望,剩下的,都与他无关。
十二个时辰里的事情,用了整整一本书来描述,可见开元三年的这个元宵节过得有多么令人难忘,从第一章的各种突发事件开始,所有人都在抉择。
抉择见人性。
整本书里留给人最大的思考,是人性。当一个抉择摆在你眼前,——杀掉一个无辜的人可以救下一整条船上百人的性命,你杀不杀?
李泌和张小敬是同样的回答。杀。
有些是你不得不做的错事。“你要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错事,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对事。是否坚守君子之道,你要早点想清楚。”张小敬对涉世未深的姚汝能如是说。所以在这一天里,张小敬出卖了自己亲手安进去的“暗桩”小乙,李泌对自己的上司贺知章下了手,甚至,张小敬为了纳一个“投名状”毫不犹豫地对李泌举起了手弩,而李泌毫无怨言。他们的抉择,残忍得几近没有人性,可是,为了长安城好几万的百姓能活,他们宁愿忍受心里的酷刑。
“厥勒霍多”事件的幕后主使,本书中的终极大boss,戏份极少的贺知章养子贺东,他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他的父亲,为了孝。可是李泌求贺知章不得最后对他下手至他昏迷不醒的时候,相信贺东是有所察觉的,他可能就站在窗外,但是他不能出手。不阻止,是他“不得不做的错事”。让整个计划无阻地实施下去,父亲受苦,是他不得不承受的心里酷刑。
贺东为了贺知章,为了贺知章支持的太子李亨,不惜牺牲长安城数万无辜百姓的性命策划了这一场前所未有的大事故,他们这种“眼里只有天子,太子,皇位,朝堂,利益,忠诚…”的所作所为,让张小敬无法对着被炸得死无全尸的贺东痛打一顿而气愤不过狠狠打了李泌一拳。显然,贺东的价值观跟张小敬完全不同。
抛开他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值得,他对贺知章的孝心那是绝对的真诚。贺东的戏份极少,他只短暂地出现过两次,一次是李泌十万火急地去求贺知章,他正在院子里侍弄草药。另一次,就是文末,他平静地打开了大门,微笑地站在门口,下一刻,跟自己设下的猛火雷同归于尽。不给贺家留任何麻烦,是他对贺知章最后的孝心。他无微不至照顾贺知章一辈子,他一死,带走了所有的秘密。贺家不会遭受任何牵连,依然可以享受着贺知章的荣耀和余荫完好地生活下去,为孝心而活的一生,他的人生是无憾的。
本书中的那些美好人性,比如檀棋,比如闻染,比如姚汝能,徐宾,岑参,还有他们遇到的各个善良,知恩,明理的路人们,在此都不作过多探讨,把美好留给那些有兴趣去阅读此书的人。
其实很多事情放在一个大的格局里,是不足以讨论人性的,他们做的很多事,其实跟“人性”的关系已经很弱了。但是有这么几个人,他们的所作所为,无一不在赤裸裸地展示着人性丑陋的一面。
首先,朝廷虞部主事,同时也是熊火帮首脑的封大伦。他就是一个永王的走狗,为了夺得闻记香铺的土地,害得闻染家破人亡。绑架闻染不成,阴差阳错绑架了朝廷重臣王忠嗣的女儿,为了让张小敬重回监牢,他栽赃陷害。
然后是巧舌如簧,唯利是图的大理寺评事元载。元载是一个极尽审时度势,颠倒黑白之能事的人,不同于封大伦抱永王大腿的走狗风格,元载谁的腿都不抱,他能迅速分辨清形势,然后往对自己最有利的一方靠。任何时候,都是他自己的利益第一。他只讨好一个人,那就是天子。
这种人是极其可怕的,上一刻,他还在和封大伦合伙陷害张小敬,下一刻,他能瞬间看到形势已变,指出封大伦是整个事件的幕后主使。封大伦最后做了厥勒霍多事件的替罪羊,就是拜元载所赐。他对张小敬恨之入骨,在晁分的院子前,杀红眼的张小敬让他吓到尿裤子,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想亲手杀了张小敬,但是最后,洗脱张小敬嫌疑,在弩机之下解救他的,就是元载。因为这对他有利。
元载此人,可以说是在权衡利弊,选择站队上费尽了心机,只要结果对自己有利,颠倒黑白,倒戈背叛,在他都是常事。他的每次抉择,都将人性的卑鄙,贪婪,凶残,狡黠,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个,是跟封大伦、元载一样被张小敬吓破了胆,连在睡梦里都希望张小敬死的李隆基十六子,永王。永王和所有恶劣的纨绔子弟一样,吃喝玩乐,巧取豪夺。觊觎闻染的美貌,就和封大伦一起害得闻染家破人亡。他被愤怒的张小敬在马球场拖着当众毒打,用来氏刑法折磨。张小敬就是他的噩梦。当他听说张小敬被靖安司提出来了之后,当场就吓得呕吐不止,他想尽办法要把张小敬再次打入死牢。
可是这个死囚犯,在“蚍蜉”攻陷勤政务本楼的时候,冒着极大的风险,把他救了出去,托他去通风报信。他不仅救了他的命,救了天子,救了皇族,也救了整个大唐朝廷。于是,最考验人性的一幕出现了,当龙武军将张小敬团团围住,封大伦一口咬定张小敬就是“蚍蜉”同伙,而张小敬百口莫辩的时候,我们多么希望永王可以站出来,只要他说出实情,没有人会不信。
可是,他没有。
直到突然杀出来个元载。元载当时也在勤政务本楼上,而且张小敬就是托了永王给楼下的元载传话,让他破坏掉“楼外楼”。面对元载的质问,永王终于不情愿地开口了,承认张小敬是假意推他下去,实质是去报信。
我一直觉得稍有人性的人,面对蚍蜉的屠杀,张小敬救了永王的性命,他是会感激他的,就算他曾经在马球场折磨他,那也无意要他性命,而且,他们害死了张小敬的战友闻无忌在先。可是面对抉择,永王选择了自私。张小敬没有换得他的感激,在他内心深处,他还是希望他尽快去死。
永王是整个朝廷的缩影,在他身上,映射着整个朝廷的冷酷残忍。若不是元载为了一己私利,绑了作恶多端的封大伦做替罪羊,那么就算李隆基知道是张小敬救了他和太真,张小敬最后一样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