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丰:以漫塑之名,致敬时代楷模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极具历史意义的节点上,有人用歌声向祖国告白,有人用生动新颖的文字语言抒怀胸臆。那么,作为艺术家能为这个时代做些什么呢?
古往今来,不朽的美术经典,都饱含对生命的赞美、对美好人性的讴歌、对人生理想的抒发,洋溢着浓郁的家国情怀。
“乐呵泥匠”王增丰,正是这么一位拥有家国情怀的漫塑艺术家。于他而言,艺术家不仅是美的传道者,也是时代文化精神的记录者。他耗费一年多时间潜心创作,为时代塑造心的崇拜;以独树一帜的漫塑风格,连接过去与现在,为祖国70华诞献礼打call。
给英模造像,为时代留影
在一个民族的精神谱系里,英雄楷模是最醒目的坐标;在一个国家的历史天空中,英雄楷模是最璀璨的群星。从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筚路蓝缕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斗转星移,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0个年头。无数英雄豪杰、先锋模范,将个体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为家国情怀写下最生动绚烂的注脚。
给英模造像, 源自王增丰一份质朴的家国情怀。作为与共和国共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的个人经历就是这个时代变迁的缩影:入伍当兵、弃商从艺,成为负有盛名的“根雕大家”。 直至2000年,恰逢中国工艺美术泥塑大师于庆成到广州举办展览,在于庆成的鼓动下, 王增丰痴迷上了泥塑,由木匠变身成为一名泥匠。
王增丰觉得,凡所有对历史、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都不应该被时代所遗忘, 都值得被后世子孙铭记和传颂。漫塑时代楷模形象, 其实是在重塑我们民族的精神丰碑、信仰支柱。他希望通过漫塑的表达方式,让闪耀在楷模身上的精神始终鲜活,让这个时代的年轻一代,能够去关注到这些伟大人物,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及流淌在他们血液里的珍贵精神,这无论对于国家,还是整个民族而言,都是一大幸事。
用幽默的方式去讴歌,在笑声中传颂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一提到楷模,会不自觉的浮现广场上, “高大威严”的英雄形象,难以勾起心灵的震撼,产生精神上的连接。王增丰是一位深谙如何用漫塑语言,刻画人物形象,表达鲜明态度的艺术大家。他运用极致夸张和变形的手法,创作了很多让人忍俊不禁、发人心省的漫塑作品。
此次为英模造像, 王增丰承袭了他一贯的喜乐风格, 创作对象有居功至伟的战斗英雄,国之脊梁,影响时代的巨匠大师,也有感动中国的微小人物,一个个楷模人物,经由他的艺术之手造化,被雕塑得惟妙惟肖,且赋予了诙谐幽默的趣味,恍若跨越时空,与当下的观赏者传神对话。
国学泰斗《季羡林》
季羡林学贯中西、享誉中外、德高望重,是名副其实的学术巨擘、国学泰斗,为学做人何其辉煌。但在王增丰的漫塑里,着重表现的却是这位国学泰斗“怀真情、讲真话、不哗众取宠”的真性情。因为他认为,季羡林那一代人,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坚持。这样的人,或许不是圣人,却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高贵的人。
时代楷模《阎肃》
同为军人出身的王增丰对阎肃同志特别仰慕,阎肃一身正气,一片丹心,给世人留下1000多部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鼓舞和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阎肃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空军,献给了他所热爱的艺术,这样的人值得所有人尊重和传扬。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
今年90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他伴随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走过了风雨兼程的60余载。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到探月工程,再到北斗导航工程,孙家栋为中国的航天科技实现一次次的飞跃作出巨大贡献。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签署国家主席令,正式授予孙家栋等8人“共和国勋章”。王增丰漫塑下的这位航天“大总师”,虽年过古稀,但依旧扬眉远眺,犹向苍穹寄深情,甚是传神。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刘盛兰》
一位孤寡老人,20年靠着骑着自行车拾破烂,去捐助了100多位困难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王增丰老师偶然在电视节目上看到刘盛兰老人家的事迹,他觉得在当今时代,刘盛兰老人这种“与人为善”的品格格外让人感动。在为刘盛兰塑像时,他刻意对其进行了艺术的美化,王增丰此举是对善的推崇,也对美的尊重,激发着我们始终保持一颗行善的心。
在诙谐幽默中,讴歌时代楷模,传颂榜样精神,这便是作为艺术志愿者王增丰对于家国情怀的独特诠释。刷新我们对时代楷模 “刻板印象”的同时,也让当下年轻一代,以更轻松的方式,自发去感悟闪耀在每一位楷模身上的人性光辉,使信仰的天空更辽阔,精神的画卷更灿烂。
其实,天性豁达喜乐的王增丰老师,本身就像一个发光体,释放着无限的正能量,他的漫塑作品亦如其人,给我们警醒的同时,带我们在欢笑中铭记历史、升华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