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纲要》(111)
《自我的感知》
自我的感知一直存在,只不过我们用生存活动将其分解,让其成为生活行为和精神行为,自我感知退缩为内心世界,这却是有别于外部世界的个人真正的居所。当人在外部世界活动的时候,并非是人真正的存在体现,人的内心世界比外部世界复杂得多、敏感得多和真实得多。人们都在内心构建起一个与外部相应的世界,而人就真实地存在于内心的感知世界中。
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不同的是全由感知的信息构筑而成,这是一个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超级世界,它真实地决定着人的价值判断、行为逻辑、心理构成和情绪与情感,这个世界对于人的自我没有任何禁忌和遮掩,人的内心世界是不可见又不封闭的空间,它是所有感知信息的综合处,是人精神意识的司令部。人在这个隐蔽的空间里重新组合起一个运行自我秩序的世界,虽然一切信息都感知于外部的物质世界,但人在内心里是按感知的逻辑来重构事物的位置关系,物质世界的伦理逻辑不复存在。比如,在这里,一个愉快的印象,一句温馨的话语,会占到很重要的位置,与一个受宠的小动物的感知交流,超过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关系。为什么会出现爱狗族?因为狗在感知中居于情感的重要位置,它们早已经不是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它们已经占据了人们感知中的重要成分。在这种感知逻辑中,狗是人的伙伴,是人的精神情感交流对象,再将宠物狗作为一般的动物看待就是错误的,所以,人们对狗的态度迥异,这就是两个世界价值判断的分歧。
现实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现实世界执行的是生存竞争法则,而内心世界运行的是感知法则。两个世界的逻辑不同、秩序不同、价值取向不同,在现实生活中通用的规则与秩序并不适用于人的内心世界,人在内心里给自己留下了重组世界的机会,人在内心里给自己的愿望留下了位置,人在内心里保持着自我最为本质的存在。因此,每个人都营造有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才是最真实、最自由、最纯粹的存在,我们把这个世界命名为心灵。
人保有一个完整的心灵是最大的幸运,因为它足以抵御现实世界的混乱与恶劣,它足以使人永远不在世事的迷惑中丧失真正的自我。心灵世界的建筑每个人都不同,其大小、风格、形态、质量人与人大相径庭。愚笨的人把现实世界照搬进心灵世界,其结果可想而知。智慧的人重构心灵世界,他们以感知的需求来做取舍、以感知的法则和规律来做标准、以感知的事实来塑造形态……这样的心灵世界是强大的,足以抗衡世间的庸俗法则,足以隔断现实的混乱无章,足以和愚昧无知划清界限。所以人与人大不相同,不是身份、角色和财富的差异,区别就是拥有什么样的心灵世界。
自我感知就是在建设和维护心灵世界,当现实世界还在蒙昧之中、当人生处境还在逆境之中、当他人还在一味的执迷不悟之中,主动地用感知事实来构筑一个自我的世界,这不失为一个避难处和最后的城堡。这种策略会使你能够忍受生存时期的苦难生活,也能使你给自己创造一块安身之地和一个人的花园,何乐而不为呢?(接下)
注:本文节选自:京东、淘宝电子书:《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