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一篇名为《为了读博被我辞掉的年薪20万的工作,如今努力也找不到了》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文章大意是说,一名即将毕业的法学女博士,本科毕业后在一家国企工作,辞职时年薪已经快20万了。当时觉得呆在国企简直是浪费青春。辛苦学习多年即将毕业,却发现如今的最佳选择竟然还是当初放弃的那类工作。投了几百份简历才发现,自己再也进不去那种单位了。很多用人单位写着:30岁以下,甚至27岁以下,男生优先。
对于这个事件,有的网友为国企年薪20万感到惊讶;有的认为这位博士就是作死。但点赞最多的言论是:“干嘛要这么功利的理解读书呢,虽然工作还是那个工作,但你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你了,你的价值不是靠一份工作来定义,更不是靠一份收入来定义。何况工作和收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当你拥有博士学位后”。
笔者认为能考上博士证明了她的学习能力和能够坚持的毅力。书中自有黄金屋,读博以后眼界更宽广,站在更高的平台上,选择更多,自己的价值自然得到提升。
千万不要因为这个新闻大谈“学历无用论”,毕竟考研和考博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要将自己的竞争对手一一PK掉。学历是敲门砖,有些公务员的热门岗位是不招本科生的,或者高校辅导员也有研究生、党员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学历越高,沉淀的理论知识越多,这样厚积薄发,就业更好一些。
为什么这位女博士求职遇瓶颈
首先,这位女博士考博的目的并不明确。她在文章中写道,“公公婆婆虚荣,自己儿子是博士,所以希望儿媳妇也是,我也就脑子一热考了”。由此可见女博士的初衷不是自己对知识、对做学术的渴望,只是为了提高学历让公公婆婆脸上有光。
放弃一份年薪快20万的轻松工作,是因为她的老公越俎代庖的做决定非要她读。同时她年轻气盛,正如文章中所说,“在那种地方简直是浪费自己的青春”。无疑外界环境对她影响太大了,她的目标不明确,没有早做规划。
女博士的第二个问题是,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的未来太悲观。法学专业的她不想当老师,因为对学术界失望,认为学校坏风气尤甚;想去做律师,但律师不需要博士的理论背景,更强调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考公务员以二分之差没进面试;国企外企都不想进。所以在消极的找工作,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她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仍在迷茫。
但是已经费了千辛万苦考上博士,所以对自己的人生期望会提高。现如今博士大多数进了高校或研究所工作,我认为女博士可以抛却对高校老师的偏见,勇敢的尝试一下。毕竟象牙塔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地方。或者继续加油考公务员也是不错的选择。
总之,只要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前途是很光明的,毕竟有博士的光环在。
女博士的求职路,让我们受到一些启发。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在新时代的浪潮下,能力与学历同等重要。你的生活质量与你的追求是密切相关的。
其次,我们要不断在“试错”中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明确人生目标与方向。每个人都想摆脱迷茫的状态,每个人都想无比清晰的明确自己的未来计划。但其实人的追求总会变,所以迷茫经常伴随我们左右。
要知道,随着年龄的成长,试错成本越来越高。谨慎的尝试新事物,遵从自己的内心,少被外界干扰是必要的。并且我们不能害怕失败,不要太悲观,悲观带来的后果一定是可怕的。同时要有目的的试错,多考虑自己适合的行业与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要盲目的做决定。还要充分利用试错的教训,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
最后,没有人会为你的行为买单,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但不能太纠结过去那些大胆却失败的尝试。多走了路,却也磨练了心智多看了风景。正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多想想应对措施,过去了这个坎儿前方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