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要素——需要
相比许多身心成长的内容,都止步于连结感受。非暴力沟通将我们带向了
感受背后的需要,为什么要连接需要,以及感受和需要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马歇尔非常精炼的做了解释,他说他人的言行举止,或许会激发我们的感受,
但绝非产生这些感受的原因,感受源自于我们选择如何看待他人的言行,以及我
们当时的需要和期待,因而,我们要为引发自身感受的行为承担责任。
本章的关键点,第一是感受的根源,第二是为感受承担责任。
马歇尔总结出,当我们听到不中听到的话时,可以有的四种选择。
在习惯的思维和行为中,当我们的情绪被触发时,我们会本能的将注意力
转向触发情绪的事情或者人,如果是一些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的情绪时,我们会打、
逃或僵住的自动化反应,要么是指责自己,将错误归咎到自己身上,要么是指责
对方,将错误归咎到对方身上。如此,可以说人成为了被外界牵引着的木偶。
但这是人的真相吗?如果是这样,我们便没有自由和选择可言,我们便等
同于了自己的情绪和故事。难怪我们在面对感受情绪时经常手足无措,但是人之
所以为人,这是因为我们拥有意识,拥有自我。
苏格拉底以德尔菲神庙的名言为自己的座右铭,留给了世人这句无比响亮
的教诲——认识你自己。用非暴力沟通来解读,就是自我连接。
让我们痛苦的,正是因为无法理解自己的感受,从而无法理解自己,认识
自己,而非暴力沟通让我们了解的是,在每一个时刻,我们想要表达的语言和行
为背后,都藏着我们宝贵的需要——对生命的渴望。
马歇尔称需要是我们的生命能量,而感受则犹如信使或者温度计,来提醒
我们关注自己当下的生命状态,在这个当下,我有什么样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或者
没有得到满足。比如当你关爱的需要得到的满足,你便会感受到温暖,喜悦,而
当你对关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你会感受到苦恼,难过,等等。
经历过同理倾听体验的伙伴,相信已经非常熟悉,当你的感受,需要,特
别是你的需要,你的生命渴望,被听见,看见时是一种何等美妙的感觉。卡尔罗
杰斯形容,那一刻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变得可解了,那些似乎无药可救的谜团变
得清澈而流动。这就是——自我认识。
而由于感受和需要是我们所有人都共有的,人与人的不同不在于我们的感
受和需要,而在于我们满足需要的方式,策略。因而我们可以透过聆听彼此的感
受和需要来跨越不同,建立理解和连接,通过关注需要,我们的注意力不再是自
己和他人的过错,而是什么对自己和他人才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才是我们的渴
望?如此,我们便是在为感受负责。
第二点,推卸责任的语言,比如,“都是因为你”,“你不乖,所以我很生气”,
“我感到受伤,因为你说你不爱我”,这让我们从小便学会了,人可以不为自己
的感受负责,而将自己的感受,满足需要的责任施加给他人,于是我们从小不仅
疏离了感受,也很少有机会去认识需要,另一种很熟悉的教导是有需要是一种自
私的表现。一些女性因为害怕袒露了需要后,遭到批评,而压抑的表达需要,因
而导致了诸多悲剧。
当我们和自己内在的生命渴望内在的真实越来越疏远,这样的悲剧是一定
会发生的,而当我们开始学习为自己的感受承担责任,去做出和指责他人与自己
不一样的选择,我便开始走上了夺回自己的力量的赋能之路,也就是在听到不中
听的话时,我们有的另外两种选择非暴力沟通的选择,分别是同理自己,将注意
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以及同理他人,将注意力放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上。
有人会问,当我内心就是充满了对对方的指责和评判时,我怎么做到转而关
注感受和需要呢?
没错,这正是关键的转化工作,或许我们在认知上已经明了自己是有选择
的,但要转化影响了我们千年的习惯感应,去在内在感受到更大的空间和自由,
这需要我们持续的觉察和练习,所以马歇尔称这样的一个转化过程,是一条从情
绪的奴隶到主人的解放之路,从我们认为自己要为他人的感受负责走向全然的为
自己的感受,而非他人负责,同时也意识到牺牲他人的福祉,无法满足我们自己
的需要。
我们可以看到马歇尔通过非暴力沟通,希望感召我们成为自己的主人,是
不仅有能力关爱自己为自己赋能,也能够通过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去惊艳人与
人之间流动着的由衷的相互给予,以及你我的生命福祉是相互依存的。虽然这并
不容易,但这正是我们人之为人,我们的意识所召唤我们的,成为主人,成为真
正的自由的完整的合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