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并不只是对社会上的人员交流,其中还包括跟我们的亲人,家人的交流
社交需要边界感,意思就是我们跟亲人、家人的交流中也需要保持边界感,而不是认为一家人就可以肆意越界
我们可以简单的感受下缺乏边界的人会做什么
有种行为:自认为跟你很熟,熟到可以随便拿你的东西不用告知你;
有种行为:非常“关心你”,不断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强加于你让你去执行;
有种行为:非常“想”你,无时无刻想知道你在做什么,即使知道你在做什么,还是想了解得更具体;
有种行为:仿佛对你充满好奇,你跟朋友聊天他们想插一句,你拿着手机他们也想看看你手机里有什么
所谓的“边界感”就是在任何关系中都要懂得适可而止,懂得控制自己不能随意越界,要给予别人有自己的空间和小秘密
很多人并不懂得这个,然后就在各种名义下做着各种越界的事情。比如——
因为是父母,就可以翻看孩子的日记;
因为是情侣,就可以检查对方的手机;
因为是亲戚,就可以操心别人的对象,催别人抓紧结婚生娃;
因为是朋友,就可以屡屡借钱或求帮忙,不帮就是不够朋友......
作为执行人,我们会觉得自己的理由很充分,但是作为承受人,可能我们开始时无奈接受,后面会反感甚至厌恶,从而用各种方式远离
说到这里,估计很多姐妹能感受到什么是边界感。因为在不同时候我们都经历过这种别人越界让我们不舒服的事情
甚至有可能我们自己就做过类似的事情,当时不明白对方为什么反应那么大,那么现在可能就明白一些了
我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给大家讲讲如何让自己理解社交边界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让我们做到尽量不越界
容易让我们产生越界行为的因素有那么几个:
1. 害怕
怕对方受伤害,怕对方吃亏,怕对方走弯路......
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以爱之名,因为害怕所以选择插手对方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得明白:我们是不可以替别人承担责任的,只有让她自己经历才能成长
更现实点说,我们这次帮忙解决了,别人下次遇到事情的时候也会做同样选择,吃同样的亏,甚至吃更大的亏
比如我们经常跟姐妹们讲要改变、要独立、要适应各种规则。或许能起到作用,但是很多姐妹依旧会因为变化不够,然后承受对应的结构,像被裁员、被误解、被分手等等
2.我们认为我们知道更好的做法和自己的想法更加正确
当我们看到家人、看到朋友、看到别人做一件事情是不对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因为重视对方而选择干涉,希望对方做我们认为对的做法跟事情
在一定程度上会用强加的方式,强硬的说话方式跟手法让对方去做我们心中的那种做法
我得提醒姐妹们,我们永远不可能帮别人指出正确的路,也永远不可能无时无刻的陪伴我们重视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如果在一些小的事情上面我们都不让别人去吃亏,那么别人可能会因为缺乏经验而吃更大的亏
比如恋爱角度,即使知道ta的恋爱对象不好,我们也只能提醒,而不能帮别人做决定。恋爱的时候不去经历,最终会在婚姻的时候选错对象
边界感的作用其中一个就是不能干涉别人的成长历程,让对方经历应该经历的所有一切,一旦我们干涉,对方就容易因为经历不够做出代价更大的错误
3. 闲的
一个人对自己的事情不上心,却爱对别人指手画脚,那就是闲的
理论上来说,每个人应该承受的压力都是相似或雷同的,但是有些人懒,就把责任跟压力丢给别人去解决,自己当然没有太多的事情做
比如赚钱,比如自我提升,比如认真地过自己的每一天。ta不做自己的事情,喜欢关注别人在做什么、在说什么,然后不断的用自己的认知出主意
一方面是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和优越感,另一方面就是不需要自己去做,更不用自己承担结果,因为是别人的事情
这方面的因素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 “忙”,积极参与别人的事情出谋划策,就是告诉别人:我在做事,我有事做,不是我偷懒
事实上帮的都是倒忙,自己也不会成长,反而因为频繁插手别人的事情,被对方贴上“多管闲事”、“自己过不好也不让别人过好”等标签
4.缺乏安全感
不相信自己,所以也不相信别人,更不用说建立相互信任的桥梁
安全感是来源于对自己或自己做的事情结果有把控,即使可能会出现的意外自己也有所准备,是一种对能力的自信
很多姐妹因为曾经的经历或是缺乏锻炼都好,很容易缺乏安全感
同时很容易把事情寄托于别人,希望别人做到自己想象的那种结果,如果做不到就会因此情绪激动,认为别人不行,不靠谱
如果配合上没有耐心或把控欲强,就容易时刻插手事情的发展,左右别人的决定等,现实中的妈宝男形成大概率是由父母从小插手安排导致的
想要获得安全感,比较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具有一定的能力,让自己拥有自己的空间,让自己学会建立自己的边界感,对一些人或事说“不”
喜欢的可以点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