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灭太平天国的这十二年里,曾国藩的经济又是什么样的呢?
1.1:湘军和绿营军的差别
曾国藩在家为母守孝期间,得到咸丰皇帝任命,在当地兴办“团练”,帮助镇压太平军。以此拉开了曾国藩开创湘军的帷幕。
彼时的绿营军是国家的正规军,曾国藩的湘军顶多算是编制外的军队。不过湘军的整体军风要比绿营军强很多,两者也存在很多差别:
绿营军中很多士兵普遍都有第二职业,而湘军将领则是全职。绿营军之所以会有第二职业,主要是靠绿营军的那点工资,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一名普通绿营兵平均每月收入白银一两三钱六分,此外还有大米三担,加起来不到二两白银。折合到今天的币值,还不到400元人民币。如果不发展一些副业,根本就生存不下去。
曾国藩的湘军实行厚饷制,湘军的中级军官,每月纯收入可达一百五十两,一年就是一千八百两,对比绿营军的高级军官一年还不到一千两,中级军官只有三五百两。可以说湘军为将领提供了丰厚的工资,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战场上。
绿营军的这种薪资制度,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军队几乎没有战斗力,因为士兵们平常都在忙于自己的副业,根本无暇顾及日常的锻炼,清政府看似在薪资上省出来了一大部分,但是在军队战斗力上却丧失了太多。得不偿失!
1.2:带兵打仗期间曾国藩的收入
曾国藩作为湘军的首领,按照级别他一年净收入可以达到五千四百两,比在京担任侍郎时的五六百两高出了将近10倍。虽然赚了不少,但是曾国藩往家中寄的钱相比以前却少了很多。
张宏杰老师在《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一书中算了一下,曾国藩带兵之后平均每年往家中寄一百两,而没带兵之前每年寄二百两。为什么收入高了反而寄的少了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不要钱和廉洁才能出战斗力。
曾国藩最开始出山打仗时发过“不要钱”的誓言,刚刚出山,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曾国藩曾经给湖南各界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对家乡父老乡亲立下了“不要钱”的誓言,既然做出了这样的承诺,自然也就不可能像其他人那样,往家里面大笔寄钱。
曾国藩还非常重视部队的廉洁教育,对军中的廉政建设一直抓得很紧。他说士兵对一个军官服不服气,一看你打仗时敢不敢冲在前面,二看你在钱上干不干净,只有你本身不贪污,士兵才服你,打仗时才会听你指挥。
挣了那么多钱,没有往家中寄,曾国藩把钱都花在哪里了呢?第一是用于军队开支,第二是用于地方公益事务。
小结
清政府对绿营军实行低薪制,带来的恶果就是士兵无心训练,迫于生计发展起了第二职业。曾国藩深谙其中利弊,实行高薪养廉,而且自己以身作则,让湘军整体军风非常的淳朴。从这里我也得到了一个启发,钱给到位了,自然会有人给你“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