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三》读书笔记(第三周)
深思的双重作用:1、更新内容 2、提供可靠的视角
要想保持自主性,必须经常回顾你纳入系统的资料,以便及时更新,补充新内容。
实事求是地深入思考,把思考的结果用便于查询的格式保存好,有利于你在必要时尽可能高效地通盘考虑全部事务,开展细致的思考。
只有当你明白自己做了什么,没做什么,才会对没做的事情心安理得。
只有勇于付诸行动,而不是空想,才能掌握这个世界。做比看更重要......手是思想的利剑。
用捕足、明确意义、组织整理、总结回顾来获得掌控,就是为了帮助你清空内心的纷扰,在有限的具体选项的范围内确保明智而理性的视角。
以成熟全面的视角,积极评价自己在6个关注层面的活动,可以显著地增强你的直觉判断,明确每一种选择的相对重要性。
这个层面的相关要素包括:明确具体的行动到最细微的地步,行动重点确定以后,再考虑它的具体因素。
一个基本的执行问题是“下一步行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模糊与明朗、想法与现实、精神与物质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
要判断你有没有把一件事彻底想清楚,便于立刻执行,最好的标准是看你能否回答下列问题:
先做什么?怎么做?在哪里做?
行动由预期结果决定和过滤,结果由行动实现。
在两分钟内可以完成的事务应该立即执行——执行
如果可以,把其他可行的事务委派给别人——委派
两分钟以上的行动——延后
纳入所有的参与要素
1. 策略:宗旨/原则(5万英尺)
愿景(4万英尺)
目标(3万英尺)
责任范围(2万英尺)
项目(1万英尺)
行动(跑道:当前行动,堆积起来等待处理的一切事务的工作清单)
2. 制约因素:情境
时间
精力
3. 行动选择:事先安排好的
突发事件
决定性的选择
根据情境对各种行为提示信息进行分类
如外出办事,唯一真正要关心的是外出事宜清单和可以打的电话。
在飞机上,带着笔记本电脑,可以做必须用到电脑的工作(无须联网即可)
鉴于优先排序还要考虑其他因素,你还必须建立具体的结构,为需要时间保证的重要行动留出充裕的时间。这种考虑周密的计划倾向于发生在每周回顾模式中,即你把目光提高到1万英尺的高度,纵览了今后几个星期的事务,照顾到一部分已经修改的最后期限,也考虑到先后登场的无数其他要素。除了你身处的场合,你的选择还必须考虑到可支配时间和执行任务要花费的时间。
获得掌控的最初目的是避免精力分散。GTD可以给人自由,为了把这种平衡感保持下去,必须重点关注诸多事务的性质。先获得掌控,再调整视角。
一次只考虑一个层面为好。听任大脑天马行空,自由驰骋,再系统地把思想所得加以捕捉和整合,正是创造力活跃、效率高的表现。而一次只抓一个重点,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从简单的入手,由简入繁,逐级向上,就成了合理的办法。首先,在较低水平比较容易获得掌控;其次,如果你相信自己的执行力,再处理比较棘手的任务就更有积极性。
只有在制定目标时不受其他方面失控局面的干扰和分神,你制定的目标才会更加统一连贯、鼓舞人心。
密切关注你最关心的事。一般情况下效果最好的顺利排列:自下而上
思想激励行动,就是有用;思想取代行动,就是妨碍。
最能说明问题的,莫过于行动。
紧急问题:下一步行动
紧急层面的问题:你要做什么?它指你能采取的一切具体可见的行动。它可以是项目或重大结果的后续事务,也可以是简单的一步到位的行为。一旦关于这类事务的行动决定了,把它们作为“待办事项”列在清单上。
一旦想好接下来的具体行动,即可(1)马上执行(2)交给别人执行(3)暂时搁置,提醒自己及时追踪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