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2日
记得小时候读《阿凡提的故事》,讲了一个有趣的段子。说阿凡提给地主理发,问地主“左边眉毛要不要?”地主随口说“要”。阿凡提一刀剃下左眉,递到地主手中。地主大惊失色,想责怪阿凡提,可阿凡提又是按照自己说的做的,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里咽。阿凡提紧接着又问,“右边眉毛要不要?”有了刚才的教训,地主学聪明了,回答“不要”。话音刚落,阿凡提又一刀剃下地主的右眉,扔到地上。地主又吃了亏,还拿阿凡提没办法,真是哭笑不得。汉语真是博大精深,阿凡提一句“你要不要?”就弄得地主左右为难,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没法回答。
前几天,朋友给我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你要不要?”的故事。他同事A一次闲谈中说到父亲家里有猕猴桃树苗,问朋友要不要。朋友随口说“要两棵吧”。过了一段时间,同事A把树苗送给了朋友,还叮嘱栽下去后灌两盆水肯定能活。朋友心里甚是感动,原来随嘴说过的一句话,别人这么上心。不但没忘,而且亲自送树苗上门,还一再交待栽植办法,真是个有心人。又过了几天,朋友办公室另外一位同事B对朋友说,“A让我给你要树苗钱,市场上每棵猕猴桃树苗35元,给你一棵按20元。”朋友听了,愣了一下。从钱包掏出40元钱,托B转交A。朋友告诉我,从开始A问“你要不要?”他一直理解是同事赠送的,到同事送树苗时也没提卖树苗和收钱的事。现在树都栽上了,才知道他原来说的“你要不要?”意思是“你买不买?”,而不是自己此前一直理解的“我想要,你愿给,你给我就要”。朋友告诉我自己以“同事”之心度了“商人”之腹,原本觉得欠了同事一个人情,心里挺感动的。现在变成了一次糊里糊涂的买卖,谁不欠谁的,没了人情债,心里反而轻松了。朋友说,下次别人再问“你要不要?”自己一定要再确认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你买不买?”不能再用原来的语义来解读现在的用意了。你不用心,不代表别人不用心。一不小心,有个坑在前面等着你呢!套路特别多,总也学不完。
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我们身边的很多东西都在不断异化:你认为有缘共事的同事,可能在他眼中你就是下一个推销的对象;你朋友圈中或远或近的朋友,可能在对方眼中你就是潜在的微商客户;你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可能就成为有心人眼中的商机。真是钱味越来越浓了,人情越来越淡了;心机越来越重了,篱笆越来越密了。话虽说得重了点,理就是这么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