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并不是他们家境富有,或者报了多少课外班,而是他们一出生,就能够在语言丰富、积极正面的环境中熏陶。
1
三岁定八十
这本书的作者是个医生的,从事于少儿人工耳蜗的工作。有一些刚出生的幼儿患有先天性的耳聋,后天需要通过安装人工耳蜗后获得听力,进而通过学习,从而慢慢跟正常儿童无异。作者通过长期的实践和观察,发现不同年龄段甚至相同年龄段安装人耳蜗的儿童,所产生的效果迥然不同。最终发现,儿童的成长有赖父母的语言,特别是早期0-3岁的儿童。简直就是三岁定八十啊。
三岁前,大脑会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这三年里,使大脑建立神经连接的条件是什么呢?是语言,具体来说,是父母的语言。
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一千亿条神经元潜能,能转化成诸多不同的潜力。但是,如果没有关键性的类神经连接,那一千亿条神经元也就毫无意义,就像没有连接线的独立电话亭一样。
相反,如果这些神经元能达到最佳状态的连接,那么它们连接其他神经元的高速信号就会使得大脑发挥其魔力。
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到三岁时,大脑一秒都会产生700~1000条额外的类神经连接。让我重复那个数字:宝宝一出生,每一秒都会产生700~1000条额外的类神经连接,其带来的影响让人难以置信,错综复杂的大脑回路便是大脑的构造,从而影响我们所有的大脑功能,包括记忆力、情感、动手能力,当然还有我们的语言能力。
医生是个特别聪明的群体,而且是面对数不清的观察对象。善于观察的医生在面对众多患者时,会善于发现问题和产生新颖的方法。记得看过有一个整容医生写过一本心理控制术的书,也非常好,讲到可以治疗心理问题,忘却不必要的烦恼等。以后有机会也讲一下这本书。
2
父母的重要性
这里有一个统计,这本书是统计的美国家庭。不同的家庭,在婴儿0-3岁之间,婴儿听到的单词数量各不相同。一些高收入家庭的孩子,父母的学历相对较高,说的词汇比较丰富多彩。中等收入次之,低收入家庭则更少。3岁内听到的父母的词汇数量不同的家庭之间有了很明显的差距。多的家庭已经达到了3000万的词汇量。当然整本书一直在谈论谈论3000万词汇量,但谈论的并不是3000万个不同的词汇,而是说话的重量,包括那些重复的话语。
尼古拉.特斯拉的言论:人类是一台机器。
1、人类的一切行为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虽然人类具有自己的思想,但真正控制其行为的却是外部因素。人本身只不过是汹涌波涛中的一叶扁舟。
2、人类并不具有永久的记忆,我们所谓的记忆只不过是由于重复刺激而产生的反应。
重复的词语刺激,既开发了孩子的大脑,而且让孩子潜意识中对于词语有了记忆。
一对不善言辞的父母是不可能培养出一个能说会道的孩子的。
根据父母对孩子说的词汇量和父母对孩子说话的方式,父母语言会影响孩子的数学、空间推理和读写能力的发挥。同时,父母语言也是决定特定神经元回路的优势和持久性,以及促进其他神经元回路的必要刺激因素。
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影响孩子的学业的好坏,然而,父母与孩子交谈中使用的语言才是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孩子生活的环境,应该生活在父母词语的滋润中。
3
3T方法的介绍
第一个T:共情关注
它要求父母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孩子关注的事情才是最有兴趣的,也是最容易参与和学习的。
第二个T:充分交流
第二条原则要求父母多跟孩子交流。交流不能只是零星的话语。交流的目的是让孩子掌握分门别类的词汇,并学会它们的使用方式。
从宝宝出生那天起,父母就跟他交流的话,其实就为宝宝打下了良好的沟通基础。
同理,如果宝宝出生时就听到父母的读书声,这不仅能提前培养他的读写能力,还能让他滋生对阅读的兴趣。
不得不提醒我们的父母,阅读和交流一样地重要。
第三个T:轮流谈话
它要求父母和孩子在交流时轮流参与谈话。
如果父母能多给孩子一点儿时间来搜寻回应的词语,那么"轮流谈话"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的知识结构不一样,所看的书,所经常用的词汇是不一样的。
但如果都能好好与孩子交流。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词汇就能充分丰富起来。
4
英语学习,三年级开始晚不晚?
英语作为高考必考的一门功课,现在提前到了三年级(我们那个时代是初中开始学)才开始学,其实已经很晚了。已经失去了最佳学习的时期,需要越早越好。而且双语言的学习,对锻炼小孩的大脑有很好的作用。从小几乎听不到英文词汇句子的孩子,对英语词汇没有心理上的亲近感。而到三年级才开始从ABC开始学,不适应,陌生,无感觉,抗拒,这些情况是接踵而至啊。
几个月前参加了大学同学聚会,我们大学班主任老师分享了她的一对双胞胎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这对双胞胎的学习基本上都是自己亲自教的,在五六岁的时候双胞胎就可以用英文互相聊天了。现在七八岁的时候,英文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深度,很多词汇我们班主任老师都不太认得。真是别人家的孩子啊。
5
最后
现在教育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重视程度。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高学历深造过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视。学区房的昂贵,可见一斑。
语言除了声波传递信息,更蕴含了力量。
对孩子要好好话话,孩子要多陪伴,父母要自己带,能经常说话交流。这是无法逃避的事实了。陪读爸爸和妈妈们,得要压住心中的火气啊。
这本书围绕的中心就是父母对孩子要学会好好说话,表面看来是在讲述孩子和智力的可塑性,但其核心是父母重要而强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