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已经到来,这意味着马上又要年底了。2020年只剩最后两个月,为了理想和money在大城市里拼搏的我们年初立下的flag都实现了吗?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非常火的电视剧《三十而已》里面的王漫妮,其实她的名字是want money(想要钱)的谐音。我们这些漂泊在大城市里的人,又到了年底要总结的时候,在这一年里都收获了些什么呢。在王漫妮身上我也总结出来了一些我们经常会犯的错误,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能少走弯路,能有更好的规划和执行力。
王漫妮这个角色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作为沪漂的女销售,在上海打拼了8年,终于凭着自己的努力和认真,迎来了近几年最大的一个订单,在即将三十岁的时候升职为销售主管。
然而因为“被小三”,最终不得已离开了原本自己要奋斗一生的职场。现实是残酷的,三十岁,未婚女性,无存款,失业后连住房都是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她沪漂失败呢?让在大城市里漂着的我们陷入了焦虑。
如果说三十而已这部剧不真实,那是你到底忽略了多少细节?
有多少人和王漫妮一样,天真地以为只要每天努力上班,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甚至还经常帮同事顶班,经常憋尿,拼命做业绩,就想往上升职。有一次得了急性肾炎,要不是她妈妈刚好打电话给她,她可能命丧租房都没人知道。
当然,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迎来了大单,得到了副店长的认可。但是他的思维和能力,仍然只是一个销售的思维。有句话说得极好,废掉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不停地忙碌。忙到没有时间学习和进步。
店长面谈的时候,店长问她“咱们集团有这么多的分店,有这么多的销售,每个基础销售都在相同的赛道里,想要从中脱颖而出,你认为最终拼的是什么呢?”
王漫妮和我们大部分人的想法一样,都认为是“拼的是客户资源和销售业绩”。听起来似乎没毛病,然而这个答案店长并不满意,这也为后面副店离职后王漫妮没有补上,而是从总部空降了一个副店长做下铺垫。在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晋升空间足够,凭着努力和业绩当然可以得到晋升。
但是在企业人员比较饱和、行情又不太好的情况下,光靠努力是无法得到升迁的。这一点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必须要有能让领导欣赏和看重的品质,也就是亮点。比如新来的店长的亮点就是,对总部绝对的忠诚和有外国留经历并且能力尚可。什么都要按照总部的指令、什么事情都要向总部汇报。外人看来这样的人真的挺蠢的,处事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没有王漫妮好。但是有的领导就是喜欢这样的人。
她的努力离她想要在上海扎根这个目标真的太远了。她从没好好想过要在上海待下去她需要做什么。几乎没有对职业生涯做过很好的规划。战略上的懒惰是导致她,沪漂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在她的潜意识里,一方面她是要努力工作,当上副店长,仿佛这样她就能在上海待下去;另一方面想要“等”一位完美的另一半出现。
大家不妨算一算,平均月薪1.5万,房租7000,给父母2000,剩余的6000基本上都用来买买买了。假如她住5000元的房子,每月省下2000元存起来,那这8年他就有19.2万的存款。假如她每月再少买2000元的名牌,她这8年就能有38.4万元的存款。再如果她利用空余时间学习下理财,拥有40万妥妥的没问题。再加上这些年她爸妈帮她存的嫁妆,共50万。
再假如,她把花在名牌上的钱用来学习,提升自己的思维和能力还有眼界,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三十岁的时候绝对是另一番模样。
而她却用一个阳台来麻痹自己的空虚和迷茫,在阳台上俯视着这个繁华的城市,仿佛自己是属于这个城市的。
这不光导致了她三十岁了仍然没有存款,还导致她没有职场竞争力,不了解行情,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M店出来,猎头找到她,她感动得不行,第一次有猎头找到我,然而……市场行情不好,被现实浇了一盘冷水。
面对这样的残酷现实,漫妮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奋斗了这么多年在这个行业的积累就像草房一样,一夜之间被风吹垮了。难道还要再花个8年捡草吗?
其实只要她稍稍在战略上做一下调整,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她在上海扎根的目标会早实现很多。别说她的性格导致这样的结果了,她那只是无知。相比之下,顾佳在战略上做的是相当的好。
战略一:用上面计算的,存款50万。按照目前5万/㎡的房价,30岁的王漫妮,可以凑一凑买套小的一房一厅的房子了。然后过上和很多人一样,每月还房贷的日子。而且每个月省下的房租说不定都够她还房贷了呢,压力也并没有那么高。
战略二:在一边上班努力工作的同时,她还实时了解行业动态,了解市场行情。(了解同行的薪资、招聘要求等等)一方面对自己的市场定价有个深入的认识,也对自己的能力和行业要求心里有底。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战略三:多参加学习,提升自己的见识和能力。按照王漫妮的情况,可以参加线下的一些课程。一方面可以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认识很多同样热爱学习、优秀的人。她一心想当副店长往管理层发展,那么管理学是需要学习的,也可以结识企业高管。说不定可以遇见她梦寐以求的完美对象呢?总比“等”来的实际吧。一天到晚都呆在店里,能遇见的男人也很有局限性。
战略四:当发现市场行情不好,6年了仍然晋升无望的时候,考虑另找出路。就算不一定真的踏出了换工作转行这一步。也要慢慢培养自己向另外的职业道路过度需要的能力。这样,就算像她后来离职了,重新找工作也不至于如此狼狈。
谈到规划,顾佳的算得上是教科书式的。每个人想要过的人生不一样,这里不讨论对错,只讨论思路。十年前就和许幻山一同规划了人生,创办自己的烟花公司,一步步让公司步入正轨。就算这样,还想尽办法找Plan B,开甜品店、办茶厂。就是为了万一哪天烟花公司发生意外自己好有条后路。虽然选择茶厂被坑了,不太明智,但是它的确发挥了作用。烟花公司出事后她依然有收入来源。把茶厂办好,她依然是屹立不倒的顾佳。
不光是这样,对儿子的教育也是早有规划的。虽然名贵的学校不一定教育就好,但在顾佳看来,那就是她能给儿子最好的。作为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能再高了。绝不像我们这些普通人,也许根本没有好好想过,就仅仅是就近的几个学校选择吧。
就算在我们看来顾佳的生活这么好,她依然坚持学习,每天了解烟花资讯。一边把生活管理的井井有条,一边扶持老公的公司。她学习甜品,上普拉提课、烘焙课、皮肤管理课、陶艺课、缝纫课、陶艺课、花艺课、时尚鉴赏课、热瑜伽课、茶艺课、亲子课……
如果8年前王漫妮也有好的规划,并努力执行,指不定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不幸的我和王漫妮又有一个共同的错误,认为自己职业上的发展就只有这一条路:在一个行业领域里扎根,从基层到中层再到高层......这实际上是一条拥挤的道路,我们应该时时审视自己,把自己眼前的路定的太死,有可能会限制自己的发展。在快速发展面前我们有的时候需要更大胆的决定。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走的每一步都算数。被很多人吐槽过的,刷信用卡也要升舱,确实不太理智。也正因如此遇到了梁正贤,才能认识了她后来的贵人魏总。虽然这些年粗略计算大概花了57.6万元在自己身上(按照上面的6000),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花在自己脸上和身上的名牌。但也正是这些钱让她保有气质和美貌还有品味。
有很多人说,我们是普通人,没有主角光环,根本不会遇到魏总这样的贵人。那你怎么不想想,你又不会花重金去升舱认识有钱人,又没有人家的美貌和气质,当然遇不到贵人了。你又不去贵人出入的地方,贵人怎么认识你啊?并且,长得好看确实有优势,至少人群中别人一眼能看得见并且记住你。
受到疫情巨大冲击的2020年,或许很多和我一样漂泊在大城市里的人,对今年都不太满意。然而还有两个月,我想说加油吧,不管多少岁,希望都有和王漫妮最后那样选择蜕变的勇气。不放弃就有希望,有时候不逼自己一把真的不知道自己有多牛!实现跨阶层的富裕真的很难,危机里藏着机遇,据说疫情和贸易战后财富或许会出现重新分配,但愿依然漂泊在大城市里的我们能用久磨锋利的刀接住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