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粉墨登场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天下无贼》
宁远之战的失败对于后金来说是一场“小败”又是一场“大败”。说“小败”是就其损失伤亡;说“大败”是因为其影响和意义。
后金建立以来,与明朝共发生三次大的战役:第一次是萨尔浒战役,后金防守反击,后金胜;第二次是辽沈战役,后金率先出击,后金胜;第三次是广宁战役,后金趁势出击,后金胜。
宁远之战是由后金发起的后金与明朝发生的第四次战役,这一次后金的目标是要图谋山海关,打开关外进入中原的通道,从而进军中原。
按照之前的形势,后金拿下山海关不是没有可能并且可能性不低。
所以,这次战役对后金是重要的而且是充满希望的。明军主力精锐殆尽,全国大将猛将战死于辽东,明朝上下谈“金”色变,要物质没物质,要精神没精神,拿什么打。
对后金而言,这就是“创业公司”通往IPO,偏霸一方的地方政权想要逐鹿中原的天赐良机。
结果一个不入努尔哈赤眼的宁远小城名不见经传的袁崇焕把后金一切的设计规划蓝图憧憬都化为了泡影。
这一等,就等到了1644年。
创始人努尔哈赤的去世,更是雪上加霜。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后金统治集团只能高唱着“敢问路在何方”,却没有下半句。
天命十一年十月十七日,袁崇焕派出山西五台山李喇嘛和都司傅有爵等34人前往沈阳为努尔哈赤吊丧并祝贺皇太极继位。
这是明朝官员第一次正式到达后金都城进行政治活动,也是唯一的一次。
任谁也不会想到四年后这次外事活动的直接策划人手握辽东军政大权的袁崇焕会被下狱处死,有关他的罪名其中就有一条“擅自议和”,而证据之一就是这次外事活动。
袁崇焕使团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后金的情况,第一是有关努尔哈赤死亡,第二是有关后金新任领导人,第三是了解后金各方面的真实情况。
除了这些,袁崇焕使团还带上了一封袁崇焕的亲笔信,信的内容抛开一般的辞令,内容只有一个:
谈判。
袁崇焕对于自己的战略曾有这样的总结:
守为正著,战为奇著,款为旁著。
防守为主,出战是奇谋,议和是辅助。
有关袁崇焕和皇太极的谈判,历史上众说纷纭,有说法认为这是袁崇焕勾结后金的证据,有说法认为这是袁崇焕的一种计谋,而这种不同的观点直接影响了后世对袁崇焕的身份定位以及历史评价。
对于议和,皇太极回书一封,在袁崇焕使团返回宁远时有后金使臣随同把这封信交与袁崇焕。
结果,袁崇焕压根没看。
至于没看的原因,见《明熹宗实录》和《清太宗实录》,大金(后金)与大明并列,这种严重不符合华夷之辨,天朝夷狄的用词,袁崇焕
得到被退回的原书,后金使臣转达了袁崇焕的原话,皇太极很生气,刷刷刷写了第二封。
在第二封信中,皇太极明确了两个问题,第一是重申后金战争檄文“七大恨”,就战争的正义性进行阐述。第二是有关和谈的条件,明朝交付黄金十万两、白银百万两、绸缎百万匹、布匹千万匹,一次性付清,是为“首付”之后每年明朝交付黄金万两、白银十万两、绸缎三十万匹,是为“分期”。
这是一个明朝不可能接受的天价,皇太极之所以要提,无非是哄抬价格好留下了杀价的空间。
可皇太极没想到的是,这个价格还是低了,他还可以继续往上抬,因为这就是一张“空头支票”。
袁崇焕压根就没有想谈判的想法。关于此次谈判的目的,袁崇焕在给天启皇帝的折本中说的很清楚:
“我利用谈判蒙蔽后金,乘谈判期间的机会加紧修筑大凌河、锦州、中屯,用来扼制后金进攻我国的咽喉。”(我借款愚之,乘间亟修凌、锦、中、左以扼其咽)——《明熹宗实录》
这是袁崇焕最重要最现实的目的,那就是加强明朝的防御力量,在宁远之前在修筑一道防线,这就是“宁锦防线”。
宁锦之战,就是在这里爆发的。
明朝这边在加紧修筑防御工事,后金也没有闲着。后金兵败宁远后,蒙古一些部落有了新的想法,重新拿起了老本行,在后金后方搞起了小动作,大有与明朝联合的态势。
这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喀尔喀五部,而他们曾在天命四年与后金结盟。
后金对喀尔喀五部进行了坚决的打击,从出兵到大胜而还,只用了十多天的时间。为此皇太极举行了盛大的欢庆活动,活动上李喇嘛等人也受邀参加。
明朝想要利用“西虏”(蒙古)以威胁后金的战略实践再一次宣告破产。
打击蒙古的反对势力,是皇太极继位的第一招,目的是消除隐患、稳固后方、破坏明朝的战略。
皇太极的第二招,是挥刀砍向明朝的坚定盟友,左膀右臂——朝鲜。
皇太极继位初,面临的是一个烂摊子。宁远新败,努尔哈赤去世,国内人心惶惶。再加上努尔哈赤时期错误的政策,汉人大规模的反抗,后金处于水深火热,内忧外患。对于此时的后金而言,必须要通过战争的方式来转移和缓解内部紧张的各种矛盾。
要打仗,打胜仗。
以往就是直接攻打明朝,可袁崇焕不好欺负,和你玩坚壁清野,凭坚城用大炮,明朝早有准备。而军事力量弱小的朝鲜,拥有着一定的物资存储,拿下它既没有难度也能振奋人心物质上也能满足后金的需要,成为了皇太极最好的选择。
朝鲜处于后金侧翼,地理位置对后金十分重要,容易与蒙古东西夹击后金,这样就形成了“正面明朝为主,两翼蒙古、朝鲜为辅,三方夹击“的局势。
解决朝鲜问题,是后金除了进攻明朝外第二重要的问题。
朝鲜当时的状况也为皇太极解决朝鲜提供了便利:
朝鲜内乱。
努尔哈赤时期朝鲜国王是李珲。这位国王比较奇怪,没有谥号庙号,也就是他的合法性不被承认。
不承认他的正是朝鲜自己。
自后金崛起后,明朝的日子不好过,依靠明朝的朝鲜日子更不好过。从政治角度来说,后金还是明朝,成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
但从道义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选项有且只有一个就是老大哥明朝。
说话简单,实践就难了。光海君李珲自己选择了一个外交政策,称之为“羁縻缓祸”,说白了就是搞中立外交,在后金和明朝之间摇摆不定。
朝鲜大臣们不干了,说咱们不能不讲道义啊,怎么能向“蛮夷”低头呢?这不是丢面子嘛。
朝鲜自打抗倭援朝后经济就百废待兴,又赶上后金和明朝大战,可谓雪上加霜,光海君支持率一降再降。大家一合计,得了,换人吧。
天启三年(1623年),光海君侄子李倧发动政变推翻光海君,这就是朝鲜历史上有名的“仁祖反正”。
推翻了“妥协派”“机会主义”的光海君,为了国家民族正义,历史的描述和现实往往并不相通,很快政变的参与者就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吵了起来,吵的吵的就动起了手。
被打败的一方跑到了后金这边,找到了萨尔浒之战朝鲜领兵元帅姜宏立,声称他全家被杀,国家又遇此劫难,值此国仇家恨,只有他才能主持正义。
姜宏立找到了皇太极,请求后金可以帮助自己勘定国中内乱。
这个姜宏立的事迹堪称“朝鲜吴三桂”。
皇太极命二贝勒阿敏贝勒为主帅,济尔哈朗、阿济格、岳托为副手,在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初八正式出兵朝鲜。
除了征伐朝鲜的军队,皇太极在没有得到袁崇焕答复的情况下坚持不懈主动派出了谈判使团九人。
这一天都是正月初八日。
在历史的记载中,正月初八日不过是同时发生出兵朝鲜和出使明朝两件事情的一天,是偶然,是巧合。
事实绝不是这样。
就在袁崇焕和皇太极打笔仗玩文字游戏的时候,后金军队在朝鲜内应的带领下十四日攻克朝鲜义州(新义州)。
没有准备的除了朝鲜军民,明朝中央和辽东地方之外,还有驻扎在朝鲜半岛的明朝东江镇总兵毛文龙。
毛文龙,是后金境内的“恐怖分子”,如果有通缉令的话,毛文龙一定排行第一。
在明清的战争史上,一般情况下的野外作战,八旗骑兵从来没有战败过,包括对战明朝举全国之力打造的关宁铁骑。
毛文龙自不例外,仓促组织反抗,幸好跑得快逃回了皮岛。
这应该是这次后金攻打朝鲜的战争中唯一一次让后金遇到的抵抗。
此后后金长驱直入,攻克定州,一个冲锋斩杀(阵斩)宣州牧守,攻克了朝鲜要塞南汉山城,屠杀城内军民数万人,烧毁粮食百余万斗。
南汉山城,成为八旗铁蹄下伤亡最惨重的地方,它承载了历史的伤痛,这还不够。
1636年,还是后金大举入侵,还是朝鲜仁祖,还是同样的地方,这次不是低头而是磕头,朝鲜正式称臣。
二十一日,后金攻克平壤。
在京城汉城(首尔)的仁祖慌了,委任了一名都元帅,类似其评书中的“天下督招讨兵马大元帅”,负责征调全国兵马来京城勤王。这位元帅走到平山,也就是板门店以北,听说前方都陷落了,这位一琢磨,还征调什么,自己先溜了。
仁祖率宗室大臣跑到了首尔西北方海中的江华岛,这是朝鲜历史的传统,高丽时期就多次把江华岛定为首都。
一是因为在海上,二是因为江华岛这片暗礁重生,潮水落差大,自然地理环境成为江华岛的屏障。
不过凡事也无绝对,江华岛距离不远的地方有一处滩头,1950年在这里发生的一场登陆成为50年代朝鲜半岛战争的转折和重要标志:
仁川登陆。
二十七日,朝鲜派使臣奔赴后金军营,责问后金发兵原因。阿敏列出七大罪状。
说清楚开战事宜,二月五日朝鲜求和使者来到后金军营,后金列出三点要求:1.割让黄州以北土地给予后金;2.朝鲜方面抓捕明朝游击毛文龙送往后金;3.出兵一万帮助后金进攻明朝。
这三点要求,朝鲜一点也不能答应。割让黄州以北土地,这就包括了朝鲜重镇特大城市平壤。抓捕游击毛文龙,毛文龙是明朝将领,朝鲜管不了,再说毛文龙已经逃往皮岛,就是想抓也没人了。
朝鲜表示无法接受,后金表示那就继续。
二月七日,后金军抵达平山,再往前就是板门店,这不仅是今天朝韩分界钱,地理上也是朝鲜南北的分界线,过了河就是汉城(首尔)。
距离朝鲜君臣躲藏的江华岛更是不远。
仁祖李倧此刻明白了什么道义什么天朝,只有板子挨在谁头上谁才知道疼,战前义正言辞慷慨激昂的大臣一个个像变了个人似的低头不语。
不要再说苍白空洞的道理,还是回到现实吧。
此刻的朝鲜,之后的明朝,再往后的清朝,这一幕将不断重演。
后金的使者来到了岛上,话是这样说的,说的一点都不间接婉转。
“你是什么东西还是泥土捏的玩偶?如果你是个人,为什么不动?”
(汝是何物土偶,若果人耶,为何不动)
这句话的对象是朝鲜国王仁祖李倧。
三月初三,朝鲜与后金议和,两国结成兄弟之国,后金为兄朝鲜为弟,犒劳后金军队物资若干。
后金军队主帅阿敏以自己没有参与相关活动为理由,在盟约签订后纵兵大掠三日,并在此盟约上做出补充。
四月,后金攻朝部队班师沈阳。
后金第一次征朝战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