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县里培训,听教研员做交流报告。
上午讲“核心素养”,下午讲“课题研究”,有趣的是,两位非语文学科的教研员竟都引用了同一首诗。
这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未选择的路》。这首深邃的哲理诗展现了现实生话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
当然,两位教研员引用这首诗的初衷不太一样,而且下午李老师根据表达的需要还做了一些修改。
在专业知识之外,在语文核心素养和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之外,我深以为收获的就是重新认识“选择”,特别是思考“未选择”。
关于这个古老而普通的话题,先哲孟子有名言“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老百姓的大白话是“又想妙,又想巧,还想小驴不吃草——哪有这好事”。
如同生活中充满了空气,充满了际遇一样,到处是选择。
上周有学生周记里说,父母带他去饭馆吃饭,问他吃啥,他说“随便”,结果服务员端来的竟是自己不喜欢的焖面。
你不选择,别人就代你选,结果不一定是你期待的。因为每个人必有所好有所厌。
最难的是选择的过程。人不可能同时踏进两条河流,人生之路很多时候一个路口只容许你选择一次,无法回头。人性的犹豫与纠结,让选择者在做出判断前,总会思前想后。因为,选择就意味着放弃。选此,就必须放弃彼。鱼和熊掌兼得的机会不多。
有的人有明显的不舍综合症。明知选了正确的道路,仍然对那条舍弃的错路恋恋不忘。
其实,能够做出选择,你是幸福的,只是这个幸福被称为甜蜜的烦恼。
最不幸的,是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生老病死面前,逝去的时光面前,你想选择,但没有多余的选项。路,只有一条,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当你在无可奈何中选择,你就是被选择的对象。
人要做的,就是不断扩大选择的机会与可能性。所有的成长不都是为了更有机会接触阳光吗?并珍惜你的一切。当你无法选择时,能洒脱地笑一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也是对自己人性的最好选择。
有位获得过大满贯的网球运动员,在当打之年得了绝症,众人皆惋惜,并抱怨命运不公。不料主人公却淡然一笑,说,全世界有多少职业球员?能参加大满贯比赛的有多少?能打进决赛圈的有多少?能得冠军的有多少?我得冠军时候你们可没说命运不公啊!为什么我得病了你们却要埋怨它呢?
我之前讨厌生病,耽误工作影响心情,后来才明白,生病也是生活应有的一部分。
当你无法选择时,不妨想开一点。
妻子写过一篇文章,说女儿问她如果不当老师,会做什么工作。她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当老师最合适。
我们在一起不止一次探讨过,如果当年志愿表上没写“师范”,写的是高中,现在会是什么样?会不会是官,是款?妻子笑曰想想得了,去看你的书吧。工作是辛苦点,能有个与书本为伴的职业,也不算坏。
但每次想到我只能经历一次,这么美好的人生我只能有这样或者那样一种可能,我就觉得凄凉。
诱惑,一直存在。那些我未选择的路,是不是也花香满径,甚至更有世外桃源在远处?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没吃到,为什么说甜呢?那我没有品尝到的人生的“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平静生活下,一只叫“好奇”的小虫子总是蠢蠢欲动,它老想翻开生活的底牌看看宿命。
宿命,一个无限悲凉的词语。它与选择如同硬币的两面。怎么选,是命。选什么,也是命。
我一直努力让自己忘记一个假设——如果我选另一个选项,会怎样?
会怎样?到底会怎样?谁知道?
算了,我不知道,摇摇头,我也不想知道。或许是,懒得知道。
换个想法,哪里有什么正确的选择?你要做的,不过是用自己的不断行动证明你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山望着那山高,那山又望这山高。问题是,你不能同时占了俩山头,你不是座山雕。
所以我特别欣赏那一纸的决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欣赏大冰所说的:“平行世界,多元生活。”
而我真正能做到的,就是珍视眼下。并努力让自己内心鲜活,眼睛不滞,多看看书,多看看这多彩世界,哪怕幻想一下无限美妙的可能,也是好的。
愿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