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非常多解释,科学也有不同流派。
科学角度,人都是死的。人的思维只不过是不同记忆基本小单位不同组合的结果罢了。不同记忆组合成不同思考结果,不同思考结果组成不同身体现实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无数个不同频率电流来回折腾组合罢了。
人的行为动作是有限的,有限的行为动作是有限的大脑命令组成的,大脑命令是有限的记忆不同组合。人记忆单位个体有限的。
那这人和机器有啥区别?!
按照这个理论,人的思维不同组合不同表现形式,每一个喜怒哀乐每一个思想字符每一个想法都是固定存在的,构成一个事件全部思考过程是无数个单独小事件构成,而这些小事件都是固定的存在的(记忆和本能),不同组合形成不同思维。比如,我吃饭是“我”“吃”“饭”构成,但是这三个字还可以单独出现在别的地方别的句子。
就好像围棋,总共就那么多子那么多格,不同组合形成不同过程不同结局。
人在思考过程中,一个大的思考事件是由固定的小的单位记忆个体组成的不同结果。
人的思维总个数有限,再怎么思考也是在总共能思考个数情况范围之内。脱离不了最基础的记忆组合个体。
这么一来,人就是死的了。。。人的思维只不过是把记忆不同单独个体,拼凑起来罢了。
有思想的机器人制造方式大概如此吧。
但是!人的思维是抽象的虚概念,上述产生原理是现实的物质概念,双方并无直接联系。根据上述科学理论,人只会是能根据经验记忆本能来回组合,按照不同组合结果以不同的行为生存下去行尸走肉一样生活的机器罢了。
人的思想是抽象的,行为是实体实际发生的。上面理论只能解释人现实行为的本质,而不能解释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和行为有必然直接联系。一实一虚。
其实易经已经解释清楚了,人的行为物质什么脑电流组合什么的和抽象的思想两者都是一样的,都是实的也都是虚的,都在于最基础的天道的不同组合罢了。比如,用笔写出一个字,然后用嘴说出这个字。都是这个字不同表现形式罢了。
这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基本道理还是单位个体组成不同事件,只不过个体不是各种波构成(波动学认为宇宙任何物质都是波构成),而是宇宙最基本单位“道“罢了(波是实体的道是虚的)。道组成了实的物质和虚的法则,组成了一切。至于道是什么,谁知道呢。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也没详细说。易经也说的模棱两可。慢慢发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