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动机与目标》读书笔记
·1·
前一篇文章《思维方式有多重要?》讲了关于思维方式差异。在人生道路上,遇到问题,做出不同的选择,就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从而使得众生有着不一样的所谓”命运“。不言而喻,思维方式重要到足以决定你的人生。
其中列举了一个实验,对同一事物“是什么”和“为什么”两种不同的理解,让我们能够比较清晰的认识,思考方式的差异是什么?
这两种理解方式,没有谁更优,每一种都有其利弊。下面进一步说明它们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在哪里?让我们能够反观自我,以便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考量如何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最终做好属于自己正确的人生选择题。
·2·
据研究显示,我们偏向抽象的“为什么”方式思维,是在理解较久以后的、或者是长期的计划。而理解近期计划,则会侧重于比较具体的、实际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来思考我们要做哪些事才可以顺利完成。
如果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结合这两种思维方式,转换运用,对于我们做选择和决定来说至关重要。
·3·
举两个列子来帮助理解。
比如,《把时间当作朋友》的作者李笑来,为了能够进新东方,著名的背单词故事。当时李老师28岁,北漂,为了能够入职新东方,英语必须强悍才行啊,要讲托福、GRE单词量是基本装备。怎么做?背呗!
这里首先想到用”是什么“的方式思考,把学英语具体化。定计划,每天背多少个单词,阅读几篇文章,写几篇短文。给自己定下时间表,按照表格中规定的日程执行。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坚持的过程,枯燥、略有难度,一不小心就会放弃。这也是“是什么”思维方式的劣势,遇到相对复杂、困难的事物的时候,会很难坚持下去。李老师有他自己的一套想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把这件事赋予一个对他来说重大的意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据说进了新东方年薪百万,想到此,把这件事抽象化。那么,背一个单词相当于50块钱,这就比较刺激了。他原本计划每天50个单词,即每天可以赚2500元钱,后来觉得赚的不够多,不过瘾,一个月后改为赚10000元人民币。就这样,关了自己四个月,后来真的到了新东方教书。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对你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意义,只有你自己知道。思维变了,坚持似乎也没那么难。
·4·
另外一个列子,是《成功,动机与目标》作者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的故事。说明了为了减少麻烦——具体化,而错过了多少有意义的事。他想去印度,因为那里的一切吸引着这位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博士。有一次,他婉拒了可以免费去印度的机会。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在几周内做好准备压力过大,要接种预苗、办好护照换发、办签证,甚至考虑到走后谁来照看家里的狗?诸如此类的问题,导致失去这次机会,让他十分后悔。
如果他当时不过于思考具体事物,而是赋予更多的意义,”为什么“去做,那些琐事也就不成为问题了。许多人可能都经历过这样的心理,知道有些事该做,但是把细节想的过多,总有各自的理由没有做。
·5·
还有的是没有具体化该怎么做,想要减肥?下个月开始吧;想要健身?明天再开始;想学习编程,改天再开始。没有用”是什么“思维去考虑,从哪里开始?怎么做?那么,即便是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不行动,一切都是枉然。
如果把行动计划具体化,比如运动,(是什么)在一个月内,每天早晨8点,做一组健身操,或跑步、游泳,并执行。再把这件事赋予属于自己的重大意义(为什么),健身使身体健康,能提高免疫力,身材变得健硕或曼妙,可以穿好看的衣服......两种思维方式相互转换、结合,那么,有些事只要你想,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