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主攻0——3岁育儿类的书籍都会大声疾呼:
爸爸一定要参与育儿!
爸爸一定要尽早参与育儿!
爸爸不参与育儿孩子就会blablabla。
作为一个一个娃4岁,一个娃2岁的老母亲,可以在此清楚的告诉大家,宝宝在吃奶,在哭泣的时候,爸爸不帮忙并不会有什么影响。
爸爸还是他们的好爸爸。
01
朋友小慧一大早就在妈妈群里吐槽:我天天给女儿买水果,女儿从来没有说:“妈妈你真好。”
昨天她老爸给她买了一筐橘子。
她就高兴的飞起,直呼爸爸是最好的爸爸,最爱爸爸。
小慧的老公我们都了解。
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最感兴趣的自己的爱好:钓鱼,养狗。
3岁以前为孩子洗澡和换尿不湿的次数屈指可数。
关于育儿的最大糗事是居然把女儿的尿不湿前后包反了。
这妥妥的应了那句话:女儿是爸爸的小情人。
02
芳芳的儿子9岁了。平时都是芳芳负责陪写作业,陪打羽毛球。
孩子的大事小事都是芳芳一手操办。
偶尔有一次是爸爸陪着打羽毛球。
芳芳的儿子就变成了爸爸的迷弟。
经常挂在嘴边的是:“我爸爸打羽毛球超级厉害!”
我爸爸力气很大的!
9岁的男孩,吹嘘的资本,是自己亲爱的爸爸。
03
3.说说我自己的经历。
我从小寄人篱下,到13岁才回到父母身边。
过了一年父母就离异了。
后来花了很长的时间,重新跟父母链接起来。
读大学的时候,也曾离经叛道,自视甚高。
辅导员气的给我爸爸打电话,
我爸爸说对辅导员说:“我女儿这么做肯定有她的原因。”
我听完后当场泪流满面,为这个永远站在我身后,无条件支持我的爸爸,感到自豪。
并且我暗暗发誓,我也要做这样的家长。在孩子遇到质疑的时候,能给他力量,让他知道,父母是他最坚实的依靠。
在不少育儿论坛上,看到妈妈们对自家老公的疯狂吐槽:
只会玩手机,
到家就躺沙发上,
宝宝哭了立马就成了甩手掌柜,弹到一旁。
父爱如“山”,因为一动不动,转发给他看的育儿文章根本不会打开。
还有一个词专门形容不管娃的老爸:丧偶式育儿。
吃喝拉撒穿衣玩具,全是老妈一手包办。
我也经历过这样的时期。
为什么我的丈夫不能帮助我,甚至在孩子夜里频繁哭的时候,选择搬到沙发上去睡觉。
为什么他看到我忙的团团转的时候,依然无动于衷?
现在我知道了答案。
因为大部分的爸爸们是不擅长屎尿屁这样的细节小事的。
他们不知道孩子什么月龄该用多大的奶嘴,不知道抱着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露出肚皮。他们也不知道垃圾食品吃多了会影响正常的胃口。
爸爸们提供的恰恰是妈妈们所缺失的。
这部分内容在孩子3岁以后显得尤其重要。
1.爸爸们能提供探索精神。
3岁以前,妈妈非常重要。
妈妈细心温柔,能给孩子们最好的照料。
3岁以后,孩子的自立能力变强,对周围的大千世界,开始透露出好奇。
爸爸们的探索精神,变成了孩子们了解世界的最好助力。
不可否认,爸爸们会有更多的奇思妙想。在很多事情上有更大的宽容度,去允许孩子突破自己的界限。
2.爸爸们提供世界的另外一面。
妈妈们温柔有爱,凡是小心翼翼,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爸爸呢,会提供冒险的机会。
原来外面有这么多未知的事物,可以靠近,可以了解。同样的场景,妈妈们或许会说,别去危险,别做危险。
爸爸自带一股强大的力量,给孩子提供勇气,让他能放心冒险。因为爸爸会站在他们边上保护他们。
3.爸爸们提供一份真正的严厉。
妈妈们会对小宝贝们心软。不管孩子多大,在妈妈眼里还是那个宝宝。
我家老大对爸爸言听计从。爸爸在他面前更是说一不二。
让收拾玩具,立马收拾玩具。
让穿好衣服,立马穿上衣服。
让快点出门,绝对不会拖拉。
同样的事情,换到我这,就是要三催四请。
爸爸们的原则性更强,不是轻易能撼动的。
宝宝们的撒娇小花招,在老爸面前可能会失效。
抱怨着的妈妈们,请重新审视下自己的配偶们。
不要将自己的做的事情,套到对方身上,要求他们能做的跟我们一样。
会泡奶粉,会包尿不湿,会给孩子剪指甲,会看药品说明书。
爸爸们擅长着我们不擅长的事情。
如果他们愿意做妈妈们在做的事,那真的很好。
如果他做不到,也请不要着急。
因为爸爸们在将来能派上大用处。不要着急把自己定性为:丧偶式育儿。
偶尔吃吃垃圾食品,跟爸爸一起玩电子游戏,是他们父子(父女)沟通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