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德洪附记
【原文】
先生初归越时,朋友踪迹尚寥落,既后四方来游者日进。癸未年已后,环先生而居者比屋,如天妃、光相①诸剎,每当一室,常合食者数十人,夜无卧处,更相就帟②,歌声彻昏旦。南镇、禹穴、王阳明洞诸山远近寺剎,徒足所到,无非同志游寓所在。先生每临讲座,前后左右环坐而听者,常不下数百人,送往迎来,月无虚日。至有在侍更岁,不能遍记其姓名者,每临别,先生常叹曰:“君等虽别,不出天地间,苟同此志,吾亦可以忘形似矣。”诸生每听讲出门,未尝不跳跃称快。尝闻之同门先辈曰:“南都以前,朋友从游者虽众,末有如在越之盛者。”此虽讲学日久,信孚渐博,要亦先生之学日进,感召之机,申变无方,亦自有不同也。
[注释]
①天妃、光相:佛寺名,当时位于绍兴城内。
②帟(yì):小帐幕。
[译文]
先生刚刚回到绍兴时,朋友前来相见问学的很少,之后各地前来拜访参学先生的人日益增多。嘉靖二年(1523)以后,环绕先生而住的学生比比皆是,例如天妃、光相等寺庙,每间屋子人都挤满,经常几十个人一起吃饭,晚上没有睡觉的地方,大家就轮流去小帐幕中休息,歌声通宵达旦。南镇、禹穴、王阳明洞等山中的远近庙堂,只要徒步能到达的,无不是志同道合的游学者的住所。先生每次登台讲学,前后左右坐着听的人,常常不下数百人,每天迎来送往,月月如此。甚至有许多人在旁边听讲了一年多,先生都不能记完他们的姓名。每当分别的时候,先生都叹息着说:“你们虽然离开了,但是没有走出天地之间,若能志存圣道,即使忘了我的样子也无关紧要。”众学生每次听讲后出门,没有不是欢呼跳跃,口称“痛快”的。我曾经听同门的前辈说:“南京讲学前,向先生求教的朋友虽然很多,但是没有像绍兴这样兴盛的。”这虽然是先生讲学日久、信孚渐博所造成的,但也与先生的学问日益增进、感召学生的时机恰到好处、教学方式灵活自如密切相关,其效果自然就不同了。
[解读]
王阳明是文武全才,他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做事智敏,用兵神速。曾拜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钱德洪这里以阳明先生学生的视角,介绍了阳明先生在浙江讲学时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