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期,我是一个偏内向,其貌不扬,成绩中上的女孩。如此平凡的我,自然吸引不了多少注意力。
许多年过去了,我还是戴着一副眼镜,其貌不扬,混的一般般。
和同学的接触交流也很少。
一次偶然的机会,不知道为什么一个男生会想起我,把我拉入了初中同学微信群。
群里有200多个人吧,比较热闹。
我简单的和大家打招呼后,就很少说话了。但是偶尔翻看大家的聊天记录之后,我发现了一个现象:
很多人,依旧是初中时候的性格。初中时候,你在同学中的定位,会影响你一辈子。
换句话说,初中时候你在同学圈里是什么位置,多年后,依旧如此。
先举个例子,记忆比较清楚的,《夏洛特烦恼》,开场是校花秋雅的一场婚礼,在婚礼的酒席上,众同学的人生百态,展露无遗:深爱秋雅无法自拔的夏洛,矫情闷骚的袁华,泼辣不识趣的冬梅,漂亮有心机的秋雅,还有没有地位的老师,娘娘腔的男生,爱作诗的男生,爱起哄的同学,都在极力的展示自己。
随着夏洛一投扎进水里,大家跟他一起回到了中学时代。
你会发现,在中学时期,夏洛就是爱秋雅,冬梅就是泼辣不识趣,袁华就是矫情,秋雅就是有心机。等等。
这么多年过去了,依旧如此。
话说回我们的初中同学朋友圈。
有一个同学,简称同学A,初中时候,很多同学住校,他是生活委员,这个委员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收餐费,给大家发饭。
几句闲扯之后,他说:“话说回来,咱初中那会,总是有人少交餐费,都是我补的。是谁少交的,站出来,把餐费补齐。”
我本以为,下边会有一群承认的,稀里糊涂的群发些红包,热闹一下过去。
可是没想到,大家瞬间安静了。
我想了很久,为什么会这样。
初中时候,我们是乡镇上的学校,条件并没有十分好,有一部分同学,因为家离的比较远,所以就选择了住校。那时候,我们哪像现在一样孩子一样,要多少钱,父母就给多少钱。大多都是固定的,一周给个10块,20块,够交学校的餐费就好了。
所以,如果嘴馋了,偶尔去买个零食,可能就有一次餐费交不上了,蒙混过关,就不愿再提。
大概,提到这个事,大家就回想起以前的生活,不愿多说。
这时候,一个同学打破了沉寂:
“几块钱的事,还提那个干嘛,我现在在南京混,年薪几十万,都不敢在朋友面前提起来。”说话的是我们一个初中老师的孩子,那时候他就白白胖胖,比较有底气。
“我在北京,明天我哥和我侄子来爬泰山,我先撤了。”这个女孩也有底气,是另一个初中老师的孩子,上学时候,就爱有意无意的提家里事。
“哎呀,你还好意思提这几块钱,抽空我给你补上。”说话的这个女孩,小时候脖子里有个疤,但是从不胆怯,还是小领导。
“几块钱就算了,多大点事。”说话的这个男孩,初中时做过班长,现在在县城银行工作。
“要我说,就该让欠钱的出来认一下啊。”这个女孩爱闹腾。
叮咚,红包!第一反应是抢,第二反应,当然是看看谁发的。不出所料,当年班里最“富有”,出钱最大方的,他还是选择了和以前一样的方式,默默无闻的,发钱,发钱,发钱。
“话说,你当年和谁谈恋爱,我都忘了。”初中时期恋爱史丰富的同学蹦了出来,成功叉开了话题。
接着大家就开始“斗图”了,各种表情包,都不知所云。
我看了看,斗图的,都是初中时候就爱闹爱玩的,现在成家立业了,在同学面前,依旧是当年的模样。
同学情,是人一生中,重要的感情之一。当年的你是怎样的,再相见时,你还是那样。因为,我们一起经历过,感情都在心里,一看到你熟悉的模样,听到你熟悉的声音,我就不知不觉把自己也带回那个时期。几句交流,几句斗嘴,我就把当年的你找了回来,也把自己找了回来。
所以也建议现在的父母,要多关注自己孩子班里同学的情况,多了解孩子在班里的定位是什么。如果孩子的定位有些偏颇,要教给孩子及时调整,要教他或她做到不卑不亢,而不是在错误的定位,或者过高过低的定位️上,失去自我。
当年那些同学,你们还好吗?你们在我心里,依旧没变。等哪天想起了,都是满满的熟悉,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