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钙剂的补充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很多宝宝的某个症状经常被误认为缺钙。到底怎么才算缺钙?如何补钙呢?
1.钙的来源
指南开篇提到了,人体钙的来源全部依赖于经口摄入,包括食物、强化食品、药物、营养补充剂等。这中间,钙的摄入量比较好确定,但是吸收量并不容易确定,受各方面影响较多。但是目前能知道的是,肠道是膳食钙吸收的主要部位,钙吸收途径有两条,均受1,25二羟基维生素D的调控,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维生素D。
除了家长知道的对骨骼影响外,血液中的钙尤其是离子钙广泛参与到多种生理功能中,如血液凝固,维持心脏、肌肉、神经系统正常的兴奋性。
2.缺钙的危害
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使长期钙不足,但现在也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所以认为缺钙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长期缺钙会影响青少年时期形成的身高和体型,也会增加中老年时期患骨质疏松的风险,甚至还会影响情绪的稳定,造成牙齿松动、四肢无力、腰酸背痛、抽筋、失眠等问题,钠多钙少的膳食还增加了成年人患高血压、中风和肥胖症的危险。
3.如何评价宝宝是不是缺钙呢
很遗憾的是,目前没有可反映钙摄入量的可靠生物学指标。
血清钙检测,理论上说指标稳定性很高,但通常不作为钙营养检测的指标。多出现在检测电解质紊乱或特殊生理状态如妊娠时的代谢反应。
离子钙检测,也是检测体内电解质改变为目的。
骨碱性磷酸酶在儿童期可作为营养性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骨密度检查受整体营养、运动状况等影响,同时,市面上骨密度检测是基于成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于儿童,缺乏中国儿童自己的标准值。
目前,最简单而且被认可的方法就是通过膳食调查了解摄入钙的情况。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膳食钙未达到相关规定,仅仅表示钙摄入不足,不能作为缺钙的诊断。
4.药补不如食补
补钙,药补不如食补!但一定要注意....
少!吃!盐!
以前有句话叫做“少吃盐=多补钙”,其实是有道理的。钠摄入量过多的时候,身体会努力排钠,同时会增加尿钙的排出量。每吃下6克盐,大约就会丢掉40~60毫克的钙。一些有关高血压的研究也提示,钠摄入量高,不仅是血压升高的因素,也是促进人体钙流失和提高肾结石风险的因素。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造成钙流失:
●动得太少
骨组织的发育需要有一定的力学强度来支撑,当人体的运动量不够时,骨组织会自动降低骨量。而骨骼不进行刺激,我们饮食补进去的钙也很难发挥作用。
●晒得不够
晒太阳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95%以上的维生素D,而维生素D对钙质吸收起到关键作用。
●吃得太荤
肉类食品含钙量并不高,吃得太荤会导致膳食总蛋白质过剩,进而增加尿钙的大量流失。
5.儿童膳食钙推荐量
奶类是儿童时期最主要的钙源,也是最好的钙源,因此,保证宝宝每天的奶量颇为重要。根据我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议:
6月龄内,母乳喂养的宝宝,所需钙可从母乳中摄取。配方奶喂养的宝宝,配方奶也含有钙剂;
6~12月龄,每日奶量应达600~800ml;
13~24月龄,每日奶量约500ml;
学龄前儿童,每日奶量300~400ml;
学龄儿童,每日奶量300ml。
6.饮食不够,钙片来凑
除奶制品外,豆类食品含钙量丰富并且吸收好,是除奶量外又一补钙食物。绿叶蔬菜中也含有一定的钙,但是吸收相对较差。
般来说,食补能完成的,我们不建议吃钙片。只有当饮食补充完全无法达到的情况下,又或者是一些特殊人群,比如骨质疏松患者、严重的消化道疾病患者,才需要服用钙片或钙剂,且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服用钙片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小剂量钙片,比如100~300毫克的,不建议一次补500毫克以上的钙片;
●一天分两三次吃,比如早上一次200毫克,晚上一次200毫克;
●不要和豆制品、奶制品一起吃,因为这类食物中本身就含有很多钙,钙的总量大,单位时间的吸收率就可能下降。但可以和果蔬一起吃,有助于吸收;
●萎缩性胃炎或是消化不良的患者,建议优先选择柠檬酸钙等有机酸钙,这类产品不需要很多胃酸来帮助钙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