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从北京回来,一路上细雨相伴。
故人依旧
昨天在“周末随笔(一)”中提到一大早坐城际列车去北京听会。自己带着期盼走在路上,本应该一路疲惫,却没有一点不情愿。来到会场一楼的时候,我被一个熟悉的声音叫醒,就这样打开了我一天的记忆。
老朋友见面总是既兴奋、期待又忧心忡忡,好似没有兴奋和期待就没有爱,又好似没有忧心忡忡就没有下一次的期待。我被两个人簇拥着来到了三楼的会场。门一开,大厅中央长形的会议桌旁边坐满了人,我们三个怯手怯脚的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角落里。过了一会,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她和我打招呼说“如果知道你来,就给你在留一个中间的位置了”。后来,我们三个来到中央长形会议桌旁,这里有两个座位,让她们二人做好,我随即被熟悉的朋友带到她的座位,她把自己的座位让给我,然后自己又去另外找了地方。当我坐下以后,心里就在想有朋友真好。
听会收获
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在生活中,而不是在课堂或者看上去是在学习。这是我经常对学生说过的一句话。听会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生活状态。这次听会有一点不同的收获。
1、自己感受到了主办方举办这次会议的主旨,这话说起来已经是10年前了,真是十年磨一剑啊。2006年笔者曾写过一篇书评与发起人结缘。还没有转眼的功夫,十年过去了。故人依旧,会议崭新的闪现在我的眼前,让我眼前一亮。我感受到积累在学术生涯中的重要性,唯有积累是走向必然的光明大道。
2、这次会议题目是“历史与田野:中国礼俗仪式音乐研讨会”,从题目中明显看出几个关键词:历史、田野、礼俗、仪式、音乐。学者们围绕这些内容展开自己的宣讲。自己明显感受到人与人的差异,当一个人思维逻辑非常清晰时,点评和总结发言会使人感受到一股暖意,就像是清风飘过,暖暖的又神清气爽。
未来展望
这次听会见到的故人都是圈子里以前的朋友,差不多已经有10年了。在我看来,10年是学术界的一个时间性学术单位。10年后的成就是由现在的点点滴滴成就起来的终点,也将成为下一辈人学习的起点。学术如此,生命不息。把握住当下是自己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坚持写作,坚持做自己兴趣之事,重复做,认真做,仔细做。10年之后的规划不久也会已然成形。相信未来,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