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的领跑者

   

      早晨,7:40。孩子醒了。其实,我真想他多睡会儿,再多睡会儿,也好过一起床,就刷手机。尽管,自一年多前的疫情窝家里开始,他几乎再没按我的想法来——必须上午都用来学习——没可能!

        其实,我也该很满意了——至少,一开始,整个上午,他都是用来刷手机的。一年后的今天,他能自主的,也排出上午一部分时间,用来学习了!

        可,我,为什么,仍不能全然接受,欢喜拥抱这样一个他呢?一年后的今天,我仍需要用很大很大的心力,来做到自我的觉察和闭嘴!我,看着无数个妄念升起,又熄灭,再升起,再熄灭,如此循环往复,数不清多少次,多少日……哦,要改变一个人的认知,有多难呀……即便我这么努力了,仍会压抑不住地渴望——改变孩子,如我所愿!

        好在,停顿、觉察、观想……再不行,我就离开现场,更好地爱自己吧——点上香薰蜡烛,冥想……再戴上一顶度假风的遮阳帽,蹬着小单车,去咖啡店喝一杯我最爱的摩卡,看窗外人来人往,这阳光正好的秋日里,好像每个人都欢喜做着自己的事儿,正正好的节奏……

        美美一顿早餐后,回到家,读会儿新买的好书,丛非从的《我真的很棒》,有段话,又戳中我:“让你愤怒的事情,只是那个外在的事情。可你每天从早到晚经历那么多事,为什么单单对某些事感到愤怒?因为这些事,激活了两个东西:①你内在的匮乏感。②你内在的无能感。”

        我望向身边这个,做会儿作业,又刷会儿手机的孩子,我问自己:为什么,你不能允许他上午刷会儿手机呢?为什么你就非觉得上午一定是黄金时段,非得用来学习呢?你究竟有多了解现在六年级孩子的功课?你凭什么要孩子按照你的想法?……

        不断的灵魂拷问,即使没答案,也好过随意发泄在孩子身上。12点半,我边做午饭,边听“李蕾慢读”,她讲到童话大王郑渊洁,有个学霸女儿,成绩一直是全年级第一。

      但到了高三,她的问题来了,特别紧张——我怎么样能在高三保持全年级第一,不被别人追赶和超越?

        郑渊洁就跟他的女儿说:“爸爸陪你一起达到这个目标。”

      如果你是父亲、你是母亲,你怎么陪着你的学霸孩子达到这个目标呢?也许,我就会帮孩子制定各种学习计划,要求他完成吧。

        可,郑渊洁呢?他先给自己定了个位。此刻,他叫自己“女儿的领跑者”。

        怎么领跑呢?女儿的目标全年级第一,那郑渊洁的目标呢?郑渊洁给自己定了四件事:

      第一件事:他有一本杂志,是一个人的杂志,叫《童话大王》,1985年创刊。到女儿高三这一年,他就说:“我要坚持把这个杂志写三十年。”

      第二件事:女儿读高二的关键时刻,郑渊洁刚好要到一家书店去签售。他就跟这个书店说不许停止售书,他要从坐在这开始签,直到最后一个读者离开。在这个签售过程中,他要让自己的助理随时给女儿发视频保持联系。

      这个签售维持多长时间呢?从上午的十点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凌晨一点,郑渊洁一直在这个书店里签售,没有委屈任何一位读者。整整十五个小时,他签了多少本书?一万多本,这个已经打破了作家现场签售的世界纪录。

      第三件事:郑渊洁保证要在七个月的时间里减掉五十斤体重。他要让女儿目睹全过程。

        第四件事,郑渊洁用十五个月的时间,当着女儿的面,亲笔给他的读者写了八十八万字的赠言。

      有点奇怪吧?——你要给女儿高考做领跑员,然后你定这四个目标,跟你女儿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呢?

        这件事的结果是什么呢?到了高三毕业,女儿果然拿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毕业典礼上,郑渊洁作为一个荣耀的老爸出现在她身边。女儿悄悄问老爸:“你知道是哪些事让我能够拿到全年级第一吗?”

      女儿说:“是郑渊洁在成都连续签售了十五小时,以及用七个月的时间减掉了五十斤体重。”这两件事让女儿感到很震撼,所以女儿就讲:“我就要证明我是你的女儿,所以我就选择了最简单的证明方法:老爸这么厉害,那我也很厉害。我要在高三毕业的时候拿全年级第一,我确实做到了。”

      原来,你做一个孩子的领跑者、做他的陪伴者,那最重要的,根本不是说你为他做了多少事情,而是你自己要很棒。这就叫——身教大于言传。

      所以郑渊洁就讲:“作为父亲,在女儿上中小学的十二年间,我从来没有对女儿说过:你要努力。我说的是什么呢?特别重要的一句话是‘郑渊洁,你自己要努力’。”

      这句话特别重要。你现在已经是一个爸爸了,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妈妈了。你想要有一个优秀的孩子,那么首先你自己是否优秀。你能不能自律?你能不能勤奋?

        郑渊洁说:“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要做到——请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

        多淋漓尽致的一段话,酷毙了!今天,我也和我的一个好友通了一个电话,和她探讨怎样深入学习心理学的话题。她支持我去考在职的心理研究生。以前,我会特别没底气,想着自己一把年纪了,还得跟小年轻一样备考,是不是很丧!

        可现在,我内心充盈着满满的能量——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那么感兴趣,也阅读了很多相关的书籍。活到这个年龄,又怎么了?我依然有对生命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真欣赏我自己,无论在哪个年纪,都能保持热情和美好,这多难能可贵!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40+的大女生,也可以有!


        中饭后,我切一个火龙果,摆在桌上,招呼他爷俩一起享用。然后,小睡一会儿,继续我喜爱的阅读,和下午的瑜伽练习。(最近用钵来做冥想,那通透空灵的声音,穿透身体,流动在每个细胞里……)

        至于这孩子究竟怎样完成他的功课,我不问,更不评判,我只给爱,给正向确认:“嗯,做完了,妈妈陪着一起去板场玩儿。”“今晚,妈妈做油煎馄饨,香喷喷的。”“火龙果是不是很好吃,等会我再去买一个来!”

        还有,“不求不应,有求必应”——他要我辅导下作文,我就带着欣赏,跟他一起探讨,没一会儿,他就能定下心来,独立完成写作,一口气,洋洋洒洒,500多字写就,好有成就感!

        16:30,他朝我笑一笑:“哈哈,我做完啦!”然后,像只小哈巴狗一样,扑进我怀里,使命问我:“好不好?”

        我摸摸他乱乱的短发,笑着说:“是哦,是哦,现在完成作业的时间,越来越早了。”

      然后,我们一起回忆起他四年级疫情那会儿,周末作业都要拖到最后一刻,甚至凌晨也没完成……恍如隔世……还好,我们,都走过来了……转身再看那些日子,都是值得,被纪念的美好……


PS:

      晚上,接到一个好友的电话,向我哭诉她孩子的近况:一个中度抑郁两年的高二孩子,复学一个月,又不肯去学校了……

      这个孩子,曾经,有多辉煌的过往呀:初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某所市重点的重点班!可,这又如何?放到漫长的人生里看,这只是很小很小的一个事件而已……

      反倒是,孩子究竟长着怎样一颗心,才是支撑他能否活好这辈子的基石……重点高中、名牌大学,甚至500强的工作,跟能不能拥有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心相比,哪个重要?

        而孩子,能否有这样一颗心,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以外,作为他最亲密的成年人,你可以做些什么?好好想吧,好好做吧,想自己怎么活好,想自己怎么做他的榜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