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 3
肥料短缺,是制约粮食增产的瓶颈。土地贫瘠,土壤要改良,必须要有大量的肥料做后盾。队长虽然心急如焚,但无良策可想。每亩水稻的产量二百多斤,三百大关都无法突破。收割时逢到雨季,稻秆倒伏,稻穗浸泡水中,如农民的心在汤里煮。望天收的现状,仍无多大改观。
当务之急是要通过必要的手段和渠道,解决肥源问题。
老孙点子多,动起了新兴食品站的主意。他向队长进言,攻关食品站,包下站里所有的粪坑、污水池。可以很大程度地解决缺肥问题。队长一听,觉得此法不错,别看这杀猪水,又稀又寡的,肥效可特高,不比稀粪水差。
想来想去,攻下食品站站长的关,还真没什么头绪。季节躭误不得。队长急得团团转,已是夜深人静,月已偏西。队长睡不着,找到了老孙。商量结果,由老孙出面勾通,找食品站陈站长商量求援。
陈站长是个老革命,扛过枪,打过仗,参加过淮海战役,渡过江。部队上是个副团干部,无奈没文化,大老粗,参加革命前,在家杀过猪,转业后,应本人要求,上级将他安排在食品站任站长。工作熟门熟路。全站的工作在他领导下,井井有条,不仅保证了几个公社的猪肉供应,还经常有猪肉外调指标。
当下几十间猪舍的打扫倒是大问题,陈站长正愁人手无法解决之时,生产队的老孙求见站长。陈站长农民出生,对农村、农民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听老孙说明来意后,当即表态,可以考虑,同时也提出让队上派出一人,来站打扫卫生,工分由队里负责,站上发给些劳保用品。
老孙当即连夜赶回,高一脚,低一脚地敲开队长的门。队长听了,比吃八大碗高兴,当即拍板人选。由老仓(我的二表哥)长驻食品站。
通道打开,队里人兴高采烈,无不欢欣鼓舞,说老孙为队里办了件大好事,立了大功。
空来重回,几条船三天两头地穿梭往来于生产队与食品站之间。
船运粪水有一段水路必须在串场河里走。免不了要与轮船交会。若不减速,粪船就有倾覆的危险。
董五弄船在行。一看到有轮船开来,老远就大声喊,要对方关火门。关火门,就是关油门,董五不懂,不过还真有效,轮船听到喊话,老远就减速。因此大多数时候装粪要带上他。他同站里上上下下混得很熟。
一次,顺风顺水,船靠码头,正要拿桶挑粪。站长叫住了董五。说大缸里水没了,能不能帮站里挑缸水?站里正在熬猪油渣子,管你吃个够。董五听得有如此好事,头直点,拿起担子就往河边奔去。缸还真不是小缸,半截子埋土里,看上去不高,十几担水下去,才大半缸。董五吃油渣子心切,那边油锅里香气直喷,几个人忙得热火朝天。董五咽了下喉结,紧赶慢赶地终于将缸挑满。站长看了高兴,内心却有点对不起董五,这不,这么一大缸水,董五这么一等一的劳力,把小褂子都摔了,浑身是汗,没一处干的。
董五赶到油渣子锅前,见到那么多黄澄澄,脆生生的油渣子,拿起来就吃个不停。,一下子净吃基本上熬干了油的不过瘾,又拿来含油量高的,好象没喉咙,直朝下吞。
天色不早,赶紧挑粪开船。董五来不及系裤子,左一趟,右一趟往茅厕里跑。就等他开船。董五还是跑个不停。
众人知道他油渣子吃多了滑肠,也不等他开船走了。
后来听说董五在路上真的是荤油顺屁眼流,差点送了半条小命。昏昏沉沉地好几天。常有人取笑他,“董五,油渣子好吃吗”?董五总是说:“不谈不谈,吃的亏大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