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的事情,目光在于未来,用当下即时回报的想法来看,大多是在做些“无用”和“无意义”的事情。
那些意义与价值,在我们懂得之前,好像并不存在一样!
------陈易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中有一段关于“有”与“无”的论述: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无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无的地方,才有盛放东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无的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道德经,讲的是哲学,用三个例子,讲述了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从实物的角度,让我们领略了“无”的重要性。
如果这个“无”发生在思想领域,又会有什么用呢?
当下“无用”的思想,在未来改变世界
1920年代,弗莱克斯纳遇到了70多岁的老绅士伊士曼GeorgeEastman),伊士曼先生是柯达公司创始人,那时,他正准备把毕生积蓄的一大部分,投入美国高等教育事业,用于推动“有用学科”(useful subject)的发展。
弗莱克斯纳问伊士曼:那么在您心目中,谁是当今最“有用”的科学家呢?
伊士曼不假思索的说:马可尼(G. M. Marconi),实用无线电创始人。1909年,马可尼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伊士曼看来,马可尼的发明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沟通方式,带给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没想到,弗莱克斯纳却说:亲爱的伊士曼先生,在我看来,无论我们从广播获得怎样的快乐,无论无线电和广播为人类生活带来了什么,马可尼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看着伊士曼吃惊的样子,弗莱克斯纳解释道:
伊士曼先生,马可尼出现是必然的,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位巨人,为无线电的发明默默铺好所有台阶,只待有人登上台阶去摘取桂冠,这个人就是克拉克•麦克斯韦(Clerk Maxwell)教授。
正是麦克斯韦1865年对展开了深奥难懂的思考与运算,并且在1873年出版的一本专著中写下了抽象的方程式,提出完整的“电磁波”传播的思想,才使得马可尼的工作成为可能。
终其一生,麦克斯韦从来不曾关心自己的研究有何“用处”;从没有设定任何“实用性”方面的目标,也从来没有发明任何一样具体的东西,然而,他们“无用”的理论工作却被聪明的技术人员加以利用,就立即能创造出全新的通讯、实用和娱乐用途。
生活中看似无用的事,也许很重要
我们这般“凡夫俗子”难道就没有这样或那样的“无用”之事吗?
孩子毫无章法的游戏是否“无用”?
改变不了当下现实的一丝“善念”是否无用?
对远方无法相助的亲友的“挂念” 是否无用?
这世界上许多美妙都是由无用的事物带来的,
与孩子简单幼稚的游戏或许无用,却能获得一份亲密甚至依恋;
心情低落时一句温暖的问候或许无用,却能带来欣慰与积极的力量;
兀自看着天空悠闲的云朵或许无用,却能启发一份恬静从容的态度;
写一首唯有自己懂得的小诗或许无用,却足以记录感受坦露心声,与自我对话……
有用,无用,一时的评价罢了,你未曾见过的世界,又如何去评判呢?
懂得才知道的意义,奈何我们并非真的懂得。于是,我们匆匆的用现实的即时评价代替了自我的思考,放弃了那些“无用”。
又一篇,看似无用的文章,希望真的能对你有用。
朋友,如果觉得文章有一丝收获,转发吧。你的助力,让更多的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