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周边合作 共筑命运共同体

  中央周边工作会议4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国家副主席韩正出席会议。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系统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周边工作的成就和经验,科学分析形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李强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扎实实抓好周边工作各项任务落实。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与区域化浪潮交织激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中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秉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积极倡导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这一倡议既是对中华文明“天下大同”思想的时代传承,也是破解区域治理难题、应对全球性挑战的中国方案,对于推动周边地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深刻认识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内涵

  周边命运共同体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基石,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实践路径,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核心目标,旨在通过深化政治互信、拓展利益融合、促进文明互鉴,将中国发展与周边发展紧密结合,将中国梦与周边各国人民的梦想有机贯通。其核心要义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政治互信的共同体。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尊重周边国家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通过高层往来、战略对话、多边合作机制等渠道,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网络。二是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把握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历史机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重要平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共建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标志性项目,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三是责任共担的共同体。面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公共卫生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倡导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局观念。

  二、共同应对挑战,在变革中开拓前行

当前,周边地区仍面临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经济复苏不均衡、气候变化影响深化等挑战。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超越零和博弈思维,凝聚合作共识。中国将始终做周边和平的建设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秩序的维护者,坚持做到“三个绝不”:绝不寻求地缘政治私利,绝不在周边搞阵营对抗,绝不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谋求自身发展。同时,呼吁周边国家树立“命运与共”意识,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愿景,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周边地区的具体实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以开放胸怀拥抱发展机遇,以合作姿态应对风险挑战,携手打造更加紧密的周边命运共同体,共同书写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时代篇章!这不仅是区域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更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庄严承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