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就一个字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后反思
今天上了一节优质课的练习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优美的游记散文,这让我无限的陶醉又无比的心碎。因为如何找到切入点这让我心碎。
游记不是简单的参观纪录或单调的景物描写,它是一种内容丰富、形式自由的文体,好的游记既要得读书思考之助,也要讲究写法上的创新。而《一滴水经过丽江》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得很好。
《一滴水经过丽江》八下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且是一篇自读课文,它与其他几篇有所不同,它是以一滴水的前世今生作为文章的线索,描写丽江的景物和人。写活了丽江的生命和生命的丽江。因此在如何选点切入上就必须慎之又慎。
因为这篇文章为游记散文,所以课堂设计一定得体现游记特点并让学生把握游记问题的基本特点。游记在内容上至少包括三要素:第一,所至,即作者的游踪;第二,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色、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等;第三,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所感而引发的所思所想。从结构上说,所至是骨骼,所见是血肉,所感是灵魂。无骨不立,无肉不丰,无魂不活,三者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在这三者中教学难点无疑是把握作者所感,特别是要理解作者何以在观“此景”时有“此感”。基于这些因素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朗读10-14小节并思考流过现代的四方街,小水滴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一个 怎样的丽江。读完以后交流自读成果。在这一部分我打算用圈点关键词的方法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所见所听去理解所感,并在此过程中掌握写景的方法揣摩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在下午的课堂上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仍有许多遗憾,比如:一个学生找到了“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当时我想再多一位同学来回答这样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找到这句后,我并没有把关键词全让学生找出来,这就造成了我后来的被动,学生以为这句话回答过了,所以再没有人提起。我不得不自己再拿出来赏析。这就告诉我教学中的师生的同步点稍纵即逝,要把握好这个点,所以还要加强自己课堂的驾驭能力。
这节课的开始部分是以作者的游踪来导入,后来教研员孙老师告诉我他曾经见过一个很好的课例,就是把丽江的地图与作者的游记做对比,看看少了什么,通过游踪来折射出游记的写法,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以后上游记课时可以借鉴。
因为作者阿来是从一位诗人变成一位作家,所以他的语言具有一种诗意美。所以我在第三环节设计了一个把课文的“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把它变成了现代诗。来体现作者诗一样的语言,如果在这里让学生再去找找类似的会更好。
这一课结束了,可我的思考才刚刚开始,我已经爱上了这个思考,爱就一个字:思,我思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