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在我为如何提高产线设备利用率苦恼时,生产经理林小东献上一计,说这个措施在3年之前使用过,效果还不错,后来因公司合并取消了。我读了林经理的邮件,大概讲述目前产线遇到人员消极怠工的情况,解决方法是根据产量进行适当奖励。
老实说,这个建议不烂,但我第一时间就在脑海里否决了,主要考虑两点:第一,这是员工的日常工作,不是创新性的工作或预防风险的工作,不应该鼓励或助长这种风气;第二,这部分奖励之前已经折算到工资里,因此现在再提出来,HR的小姐姐肯定100%不同意。
要解决生产线上的问题,要对实际情况了解才能因地施策。因此我们约了四个倒班班长到我办公室来聊天,会议前我设计了详细的话题清单,真实开始聊天时就是天马行空,让大家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吐露实情。会上我们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如包装员工每天有3-4小时在抽烟或玩手机,交接班不到现场,工作不按生产计划完成,班组长无法管理员工,现场5S差等。当听到这些信息,林经理是有点坐不住,会后我们针对性地制定策略,我们将吸烟亭移到工厂外,进出需要打卡;给班组长赋能;制定包装员工每小时活动记录单;实地记录几个员工的每小时工作量等措施,要求员工的每小时包装量不能比标准量低。
在制定包装员工活动记录单这项措施一周后,反馈信息来了:包装再也没延误,班组长管理工作变轻松。在进一步分析数据后,我们发现日常工作量只占工时的一半,因此我和林经理提出,每班要抽1-2小时来改进现场的5S,林经理很快应诺。试想在我们没有拿到实际情况的信息之前,林经理是否一定满口答应。
最近我经常去生产一线,看到现场的5S有较大幅度改进,设备利用率也接近98%,非常开心。连林经理也经常在一些会议上秀他们的成绩,生产线上的设备擦得连戴白手套都摸不出一点灰,所有设备都划线归位,地上一尘不染...
写在最后:
好的管理策略,能将“坏”员工变成优秀员工,它不一定要花冤枉钱,但一定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