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创业是九死一生。在这个世界上,比创业还要危险一百倍的事情,就是把脑袋别在腰间闹革命。
历史上有胆识走上这条不归路的人,我掰开手指数了数,一双手都数不过来。可是这些人里,除了朱元璋和刘邦一举成名,剩下的人都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不堪一提。
这几天读到了《明朝那些事儿》,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位疯狂闹革命的同志-宁王朱宸濠。当初英明一世的朱元璋,为了确保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流芳百世,他算是绞尽脑汁,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就是为了堵住分裂的漏洞。
可是到了他的后代朱宸濠这里,一个小小的窟窿眼为何就突然决堤了呢?宁王朱宸濠这是活腻了吗?
01
冤冤相报何时了
自古以来,造反都要讨个好彩头。连曹操都懂得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高举复兴汉室的旗帜。至于其他人,只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河道里挖出泄露天机的神秘石碑、泰山突发地震、太阳、月亮突然消失了(日食月食)、还有天降陨石之类的。
这些奇闻异象,很快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捕风捉影再添油加醋一番,然后,一股起义的火苗悄悄地燃起。
而朱宸濠同志显然不需要额外花钱去蛊惑群众,他的理由不要太充分了:当初“靖难”之时,朱宸濠的爷爷的爷爷朱权,被现任皇帝朱厚照的祖辈朱棣给“暗算”了。
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朱棣是靠着不太光彩的手段,夺得皇位的。当初朱棣自己才三万兵马,被朝廷的百万正规军打得落花流水,节节败退到兄弟朱权的地盘。
他实在是被逼进死胡同里了,不由得恶向胆边生。他故意拉着朱权的手,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共诉兄弟情谊。这个肝肠寸断的场景,让朱权看了很是心疼,他一时放松了警惕:答应送一送兄弟。毕竟下次再见面的时候,两个人估计都是在阴曹地府了。
不料这一送,朱权就被自己的后半生给搭进去了。他们刚出城不远,朱棣马上收回眼泪,切换成阎王爷的面孔:造不造反这事,由不得你选!
朱棣一路将朱权绑架到北京,借着朱权的兵力逼他一起谋反。风险这么大,好处也不是没有。朱棣慷慨地承诺着:等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两人平分天下。
可是等朱棣坐稳那把龙椅之后,很显然他的“健忘症”间歇性发作了,他早就把当初的口头承诺忘光了。不过面对患难之交的兄弟,朱棣还是很有“良心”的。他翻开大明地图,苏州杭州这些油水多的地方就别想了。朱权的下辈子,乃至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被打发到了江西这个封地。
结局大家也都知道了,朱权含恨而死。可是他的子孙后代都记住了祖辈的耻辱。总有一天,朱棣他们家欠下的债,我们一定要连本带息地讨要回来。
现任皇帝朱厚照本来就是个爱贪玩的昏君,名声在外不大好听。话锋传到了老表朱宸濠这里,他更是对这个皇帝,气恨交加。这天下早就该还给我们家了!他等这一天已经很久很久了。为了替祖辈血洗耻辱,朱宸濠卷起裤腿,撸起胳膊就准备大干一场了。
为了革命事业,他都做了哪些准备呢?
02
宁王府扩大地盘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朱元璋虽然没读什么书,但是很能汲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他善待老朱家的每一个后人,也担心家庭成员之间会有纷争内耗。于是,他专门设立了一条规则:藩王可以有自己的王府,但是没有自己的土地和士兵,也不准跟地方上的官员走动过密。
所有的藩王都是老朱家的血脉,该有的生活配套还是会配齐的。藩王最基础的安保团队,不能超过一万五千人。这点力量要想跟正规军较量,那是以卵击石。
无数个夜晚,朱宸濠辗转难眠,心里默念着这句话:一定要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可是看朱厚照那个吊儿郎当的样子,多半也没有那个思想觉悟。让他们主动归还,还是别指望了。看样子只能拿拳头硬夺了。
宁王朱宸濠一点都不傻,除了政治上站错了队伍。靠武装收复,招兵买马是必须的。可是这些人住哪儿呢?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扩大王府的地盘。
开头就是个难关。因为朱元璋老祖宗也规定了,藩王的王府不能随随便便地改造扩建。
上有对策,下有计策。明面上不行,暗地里总有法子能绕过政策。
照说王府这样的豪宅,按照现行的说法,那就是一个城市的核心圈。市中心那是寸土寸金,房价芝麻开花年年涨。
可是周围的老百姓很快就发现,别说跟着宁王府沾光了,住他们周围的这波人,都跟着倒了血霉。宁王府家大业大,却总是诡异地失火,换一种说法也可以称为自燃。
光是王府自己家失火就算了,这些火苗总是殃及到周围老百姓的住宅。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些都是骗人的鬼话。老百姓别说乘凉了,个个提心吊胆,生怕自己晚上睡迷糊了,早晨爬起来,家就给烧没了。
三番五次下来,看来宁王府就是个不祥之地。于是,老百姓也就纷纷搬走了。而宁王府就在不断地失火与重建中,地盘越长越大。
话说回来了,房子失火了,王爷没有栖身之地,总不能不修吧?朝廷那帮人对这种突发事件,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03
打家劫舍,扩充钱库
房子的问题解决了,可是招兵买马,样样都要花钱。这些钱从哪儿来呢?老祖宗每个月划到自己银行卡上的的数字都是固定的,要想多搞钱,也没有什么副业可供选择的,只能剑走偏锋了。
江西这些年匪患闹得很凶猛,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为这些悍匪和宁王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朱宸濠天生一副热心肠,又有手眼通天的能力。他不仅结交了山贼草寇和江洋大盗,还像电视剧《狂飙》中的高启强一样,尤其同情老默这种有案底的“弱者”。他经常托人疏通关系,将关在大牢里的犯罪分子,解救于危难之中。
这些亡命之徒,原本命不久矣。被朱宸濠捞出来之后,一个个感动地鼻涕横流,发誓这辈子为宁王府做牛做马,以报答再生之恩。
于是,像抢劫,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所有坏事,都有人抢着去干。从老百姓那里榨到的钱财,统一交给老板朱宸濠。
他就用额外创收搞到的第一桶金,作为启动资金,在南昌城郊区,秘密地建立了一个军事武器厂房。估计这家工厂加班费给得多,那里面的工人干活非常卖命,一天24小时乒乒乓乓的声音,不绝于耳。
也就是可以说,朱宸濠造反的这些钱,全部都是江西老百姓的民脂民膏。但是你们别想歪了,朱宸濠省吃俭用,这笔血汗钱也没花到自己身上去。下面的人打家劫舍搞到的钱,还没焐热,就被朱宸濠拿去朝中铺路了,孝敬远方的各路神仙。
04
招兵买马,扩充人才库
虽说朱宸濠底下这支队伍质量不咋的,但是憨不隆冬汇总到一起,数量怪吓人。主要是老板给的工资高,很多人冲着钱的份儿,人多势众,一股脑往里冲。很快这支杂牌军,就像滚雪球一样,达到了接近六万人。后面开战的时候,对外宣传十万人。
现在最缺的就是运筹帷幄的师爷。朱宸濠广纳天下人才,一些会读书会做题的人才,早就被正规军给招聘走了。那些考试被筛下来的,怀才不遇的人,才是朱宸濠的重点考察对象。尤其是下面几位方圆百里,无人不晓的人物。
第一个出场的神童就是江西的举人刘养正。这个聪明绝顶的举人,名声在外,可是大考的时候运气都不好,卡在会试上好几回了。读书人就是有骨气,他一气之下,再也不考了,跑到山里充当一个仙风道骨的道士。据说朱宸濠就像刘备三请诸葛亮一样,也是很费了一番功夫,才说动了这位世外高人。
第二位谋士是李士实,这个人倒是与宁王一拍即合。他虽然年过半百,却一辈子抑郁不得志。现在老天开眼了,他终于得到了宁王的赏识。他为人也很实诚,很快就为宁王献上一计:让朱宸濠的儿子认朱厚照为干爹。朱厚照一辈子忙着到处找乐子,连生孩子的功夫都没有。
第三个出场的师爷,就是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笑点的江南才子唐伯虎。这几个人里面,也就是唐伯虎政治觉悟性比较高。他被宁王请到王府,过了一阵子逍遥快活的日子。很快唐伯虎就发现苗头不对,靠着装疯卖傻裸奔,才侥幸逃过一劫。
05
上下打点关系
宁王朱宸濠最拿手的一招,就是继承了老祖宗的智慧-走后门。这两年他在江西小动作不断,就怕上面派人来查。明着招兵买马还不到火候,他就信口胡诌了各种理由。他跟皇帝朱厚照说,江西这个地方土匪太多了,三天两头来骚扰王府,请务必允许自己增加人手,加强防护。
如果是他自己去吐槽这番话,朱厚照也不会买单。这时候曲线救国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宁王朱宸濠早就安排自己的人,秘密地拖了几车子的金银财宝,直奔北京。钱这个东西就是最好的敲门砖,很快他的香火就找到了庙门。
当时皇帝身边最讨他欢心的太监是刘瑾。摸清了这层关系,朱宸濠先后给刘瑾送了两万两的黄金。对于这个懂事的地方藩王,刘瑾心领神会。他马上在朱厚照面前,替宁王说了不少好坏。
也不知道中间加了几重滤镜,在朱厚照心目中,老朱家族中美名远扬的人,当属江西的这个藩王朱宸濠。两个人虽然没见面,从刘瑾口吐莲花的嘴巴里,时不时传来各种夸奖,朱宸濠的形象越发显得光辉可照。
只是好景不长,刘瑾很快就被杨一清、李东阳这一派人给活剐了。宁王送出去的钱是肉包子打狗了(刘瑾一手遮天很多年,看来朱宸濠还是烧香烧晚了)。
新上任的不买账,很快就将宁王的护卫队给裁员了。不过,很快宁王朱宸濠就恢复了平静。跟心中的豪情万丈的事业相比,这点坎坷不算什么,他也来不及难过。
他托人找到了皇帝旁边的新红人-钱宁。还是老样子,拿钱砸开一条血路。姓钱的这位太监,自然是对得起祖宗的姓氏:他很快就笑纳了。只要钱到位,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话,那都不是个事。
于是,疏通好了各路关系之后,宁王朱宸濠一路高歌猛进,广招天下能人志士。那些下岗待业的边缘人物,尤其是反社会的人员,被老百姓看不起的人渣,全部都被他收为麾下。
06
动静搞得这么大,地方官员人心惶惶
朝中大臣对他的这些小动作、大动作,早有耳闻,也有人不断地打小报告。可奇怪的是,这些小纸条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管事的大臣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是装聋作哑。这事也不能怪人家,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革命起义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最大的阻力不是来自北京,而是在他的王府周围,有很多双地方官员的眼睛,时时刻刻盯着宁王府的一举一动。其中敢跟宁王叫板的还是少数。
看看这些到江西上任的历届官员,最后下场都不怎么好。宁王府风水不好,江西这个地方也很妖。
几年前,刚到江西上任的巡抚王哲光,屁股还没坐热,就诡异地去世了。新来的董杰,也才干了八个月,就莫名其妙地挂了。
诡异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在官员身上。打从第三任巡抚开始,人家宁愿辞官,也不敢去赴这场死亡之约。
除了孙燧,估计他不小心在朝廷中得罪了谁,被迫输送到江西这块是非之地。前后几任巡抚都蹊跷地死了,这其中的奥妙,朝中的高级官员心知肚明,却装聋作哑。没办法,收了人家的黑钱,只能选择闭嘴。
其中还有一位地方政府官员-胡世宁,这个人眼睛里可是揉不得半点沙子。此人文韬武略,生来就是一副硬骨头。朱宸濠舔着脸过去拜访了好几次,每次都是碰了一鼻子灰。胡世宁在朝中颇有背景,私下派人黑了他,又怕出大乱子。
于是,宁王朱宸濠在朝廷中上下活动,找人将胡世宁这块又臭又硬的石头给调到了福建。
这一任孙燧也是个油盐不进的顽固分子。他和大名鼎鼎的王阳明是老乡,私交颇为深厚,一时也是动不得他。朱宸濠三番五次请孙燧吃饭,他都不领情。没办法,他安排人给孙燧送了几样土特产-枣,梨,姜,芥末,寓意早离疆界。
而孙燧的回应有些耐人寻味,他反手就将朱宸濠的余孽给灭了一支。而且他接连不断地给中央送奏折,关于宁王造反的消息写了好几沓。只是这些折子怎么也走不出江西的地界。宁王被逼急了,最终还是将这位忠心耿耿的大臣孙燧给杀害了。这是后话。
07
写在最后
宁王朱宸濠是吃了秤砣的心,随时准备起义。天时人和地利,人和地利都占全了,就差天时了。他花大价钱请了一位懂星象占卜的算命先生,将起义的日期定在了1519农历六月十五。
苍天能绕过谁?当初朱棣无耻地逼着朱权帮他造反。这些年朱权的后代憋屈极了,一直想替祖辈争口气。
这些年,朱宸濠忍辱负重,收买打手,结交谋士,贿赂大臣,笼络宦官,阳谋阴谋,无所不及。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等待这一时刻,是时候算账了!
尽管他精心布局了好多年,所有的盘根细节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唯独算不到这一卦,老天爷偏偏给他安排了一位超级厉害的对手-大名鼎鼎的王阳明。
这位集各种职称于一人的选手(如果要印名片,正反两面都用完了,他的头衔都写不完),显然是菩萨下凡。他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这场滔天大祸给摆平了。
这位威震四海的牛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从内心深处,王阳明的良知告诉自己:造反就是践踏人性。宁王苦心竭虑地谋划了这么久,去牺牲无数老百姓的生命,只是为了谋取私利。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浩劫中,所有的痛苦都是由老百姓来买单,他们只会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家破人亡。
老朱家世世代代的恩怨,斗来斗去何时休?不能让无辜的老百姓流血流泪。为了拯救黎民百姓的安危,他一个人力挽狂澜,拯救了大明的江山,让这个王朝得以继续延续下去。
如果大家喜欢,下周我继续写王阳明智擒宁王朱宸濠的故事。
猜你喜欢:
01 扎心了,ICU病房里的生死抉择,是倾其所有,还是甘愿放弃呢?
03 盘点2024年我读过的那些书,系列三--醍醐灌顶篇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