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儿时必看的《大众电影》上有这部电影的剧照,印象深刻,是一张长相粗旷但又打扮艳俗的虎妞与表情呆滞而冷漠的祥子的合影。
故事都以解放前期的北平为故事背景。作家的视角让我们共同进入了一个似乎遥远却是近代历史的世界,同时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角是最底层阶级的人,这样的阶层能够如此细腻地展现出来,如一部纪录片,又如一部个人生辛酸史。
整部小说随着祥子的遭遇展开故事,叙述了他寻找出路,找到希望,为希望奋斗,而希望一而再再而三地破灭,最终他屈服于现实,不仅堕落,更是成了一个被人厌恶唾弃的,无法被救赎的非人似鬼。
他的经历是归罪于社会?当然。每个人都会因社会历史的大环境而受影响,被裹挟。在那样动乱的社会中,他遭遇了那个时代带给他的苦难。他省着花一个铜板而积攒的钱,会因与他不相关的事而被掠夺,因为他最容易被欺压;他消耗着自己的健康卖力地拉车、忍受着有钱人的歧视和压榨,自律自己不喝酒不抽烟,为了早日买上一辆自己的车,却总是不能如愿,或者是在得到时会立刻失去;他忍受着欺骗的婚姻承受着变态的虎妞但因新的生命而对未来抱有一丝希望时,因愚昧无知得来的却是妻与子的死亡。即使他失去了所有,他也重燃起希望,然而最后他发现真正的喜欢的是小福子,而小福子在他找寻到前已经再也无法生活下去而上吊了,他的人生彻底无望,曾经给他关心的曹先生也只是偶而的想到他,这样的关心太无足轻重,太微弱。
他的经历是归罪于社会?也并非全是。他经常可以抗争,可以抵抗,可以不愚昧,至少不是对于遭受遭遇只是全盘接受。所以每次在他任凭欺凌而不作抗争时,在哀其不幸时更会怒其不争;在他总是为了省钱不去医院生孩子而宁愿接受荒唐和愚昧时,有些知道可怜之人为何可怜;在他可以自由地争取幸福而不愿意接受所爱的女人时,也似乎了解了他内心的假道德、假道义。
是社会,也是他自己,让他失去了所有的希望,让他处于无限的悲凉之中。而作者给我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是,他不仅已经完全认命自甘堕落,更是曾经因同情买十个肉包给老车夫和小孙子的善良的他、曾经只知道卖力拉车的他,曾经喜欢用劳动换得报酬谢的他,居然学会了欺骗,想尽办法不劳而获,更甚至用他的阴险手段陷害别人。人吃人的社会,不仅让生命变得如此之轻,让人由善变恶转换得如此之快,还让这个社会中的人们在无望中承受着生命的悲凉。
每个社会与国家中都有着阶级差别,即使现在的社会也不例外。但我们已经有摆脱底层贫困的途径,学习应该是主要的途径。当我们拥有内心的力量时,当我们知道天下事时,当我们在读万卷书时,我们不会被社会环境而覆灭,我们心中的信念与希望永远都会在,并会带着我们走向更美好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