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学习梁任公先生的苦乐观。对梁启超,最佩服的事是他成功的父亲形象。
梁启超家“一门三院士”,指的是他儿子中的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思礼。前两位在1948年中华民国的中间研讨院院士评选中被选,而梁思礼则是在1993年被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梁启超的子女中有建筑学家、文学研讨专家、藏书楼学专家,还有造火箭的科学家和军官。
一个人自己优秀出众的很多,连同子女也个个优秀的不多。但是梁任公先生能把九个子女个个培养成为各行业的顶尖高手,这才是人生的最大成功。
梁启超,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著有《饮冰室全集》,参与康有为的“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变成了保皇党,整天沉溺于美色之中,而且还支持张勋的复辟,早就把什么理想还有学问都抛之脑后了。可是梁启超却始终的心怀天下,既然不能变法成功,那么就认真做学问,最后成为了民国的一代国学大师。
他来来去去,忙于重要的事情,各处演讲、上课。按理说,他哪来时间照顾教育九个孩子。现在许多家庭只一个孩子,父母亲就管这一个还在叫苦呢。
原来,日理万机的梁启超是通过书信来和儿女交流的。那么,一纸信笺、数行墨字是怎么样把九个儿女教得出类拔萃的呢?
别人的家长最关心小孩的学习成绩,梁启超却不一样:“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要着急,……你们弟兄姊妹个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
长子梁思成一次腿骨折,要躺在医院里不能行动,梁启超带给儿子的是《孟子》,身体动不了,耽误不得功课。要大儿子好好钻研《孟子》,取其精华。
他在专业选择上尊重儿女意愿,又在子女的成长关键时刻坚持原则,才能够教出各有所长又能继承梁家门风的优秀子女。
挑选梁启超家书中三句话,学习他的教子观。:
1.莫问收获,但求耕耘
“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
“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1927年2月6日
[我们更多时候,实在急功近利,学什么首先考虑有什么用,什么时候可以见到成果。其实只要想着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空,自然会有收获。]
2.猛火熬和慢火炖
“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火炖的功夫。” ——1927年8月29 《致孩子们》
[猛火熬和慢火炖,说得多么形象,就是要我们处理好学习知识和消化知识的关系。]
3.尽责尽力,就是第一等人物
“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1923年11月5日 《致梁思顺》
梁启超教育孩子,尽职尽责就是第一等人物,这个标准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是非常高的要求。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干大事、创大业,其实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人,即便做成大事,也会很快失败。
他在《最苦与最乐》中说“责任未尽是人生之最苦,尽了责任乃是人生之最乐”,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