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当中,有些人以其不平凡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引领者。陶侃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年过六旬,但他每天仍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体魄和健康的生活状态。
对于陶侃来说,健康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他深信,有些人的寿命就是最大的财富,而健康正是这份财富的源泉。本文就聊聊陶侃的生活态度和健康观,剖析他为何坚持锻炼身体背后的原因?
生命的馈赠 - 寿命的价值
生命的长度往往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事业和留下的影响力。有些人虽然天赋卓越,但因为寿命短暂,最终只能遗憾地离开人世,留下无尽的遗憾。相反,有些人即使起步平凡,但凭借着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坚韧的意志,最终也能成就一番事业,甚至成为历史的转折点。
生命的长短,究竟是一种天赐的馈赠,还是一种命运的安排?这个问题困扰了无数哲学家和思想家。有人认为,生命的长短取决于个人的修养和德行,善良的人会获得更长的寿命。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生命的长短完全是一种随机的结果,与个人的品德无关。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否认,寿命对于一个有志者来说,确实是最宝贵的财富。一个人如果拥有足够的时间,就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成长,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相反,如果一个人的生命短暂,即使天赋再出众,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事业。
要理解陶侃这位老人的执着,我们必须从东晋开国皇朝司马氏说起。司马家原本就自带长寿基因,司马防、司马懿、司马孚等人都是70岁开外的高龄。这无疑是他们最终能够建立晋朝的重要原因之一。
司马家之所以能够在乱世中脱颖而出,除了自身的政治智慧和军事实力外,他们的长寿基因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能够拥有足够的时间去谋划、布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优势。相比之下,那些寿命短暂的对手,即使再有才能,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目标。
然而,好景不长。司马懿晚年带着两个儿子做下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这引起了天谴,司马家从此失去了长寿的恩赐。之后的司马氏子孙,只要有才能出众者,寿命便无一例外地短促。这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生命的长短并非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品德,有时也会受到超越人类的力量的影响。
追根溯源:司马家的兴衰
东晋时期,这一现象更加明显。开国君主司马睿被活活气死,继位的晋明帝司马绍虽然年纪轻轻,却在短短两年多的执政期内,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手段。
司马绍之所以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关键在于他的三大政策举措。首先,他扶植了庾亮、郗鉴等心腹,与江东豪族重建关系,使他们进入朝政核心。这为他奠定了稳固的政治基础。
其次,他调整了王家一家独大的格局,削弱了王氏的权力。这不仅避免了王家再次掀起动乱,也为朝廷带来了新的活力。最后,他以江淮流民军为主力军,构建了新的军事格局,为朝廷带来了极大的安全保障。
可惜的是,27岁的司马绍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这再次印证了司马家"德不配位,老天不愿意给你健康发展的机会"的悲剧。即使拥有卓越的才能,如果生命短暂,也很难完成自己的事业。
命运的分野:周访与陶侃
司马绍的遗憾,正如当年相士对陶侃和周访所言:"二君皆位至方岳,功名略同,但陶得上寿,周当下寿,优劣更由年耳。"
这两个人的命运分野,正是生命长短对于一个人成就的影响。周访虽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将领,但最终只能在梁州刺史的位置上画上句号。而陶侃则一路高升,最终追赠为大司马,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陶侃多活了15年。在这15年里,他不断积累功勋,不断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威望。这正是时间复利的力量。一个人如果拥有足够的时间,就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成长,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相比之下,周访的寿命短暂,即使再有才能,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再次证明,生命的长短是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关键因素。
寿命的馈赠:陶侃的坚持
正是深知寿命的宝贵,陶侃才会在年过花甲之时,依旧每日坚持锻炼身体。他志在北定中原,对家国怀有无限眷恋,只要自己尚存一丝机会,就会全力以赴地准备着迎接未来。
陶侃并非庸碌之辈,他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他也并非意志软弱之人,否则不会如此执着。正是因为他对生命价值有着正确的认知,才会如此珍惜岁月。
在陶侃看来,生命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更是一种实现理想抱负的载体。只有当一个人拥有足够的时间,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成长,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因此,陶侃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并非出于对生活的享乐追求,而是出于对家国的深深眷恋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知道,只有保持健康的身体,才能够在有限的生命中尽可能多地完成自己的事业,留下更多的影响力。
生命的意义:自我建设与价值认同
相比之下,现在很多年轻人动辄就说"躺平"、"人间不值得"。这其实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亵渎和迷失。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还没有进行充分的自我建设,缺乏清晰的人生规划和事业目标,也没有极具爆发力的价值产出能力。
这些年轻人之所以会对生命失去热忱,根源在于他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他们还没有建立起对自我的认同感,也没有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定位和意义。
只有当一个人心中有责任、有信仰、有希望、有激情、有依恋、有认同时,他才会真正觉得时光是有无可替代的价值的。所以,教育孩子热爱生活、珍惜时光,最关键的是要教会他们自我认同。
只有当一个人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知和定位,才能够真正理解生命的价值。只有当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有了明确的追求,才能够真正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光。
利他即是利己:成就他人方能成就自己
聪明有能力的人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身体和寿命,因为只有活着,才有机会等到属于自己的福报。同时,也要善用自己的智慧和资源去成就他人,因为只有坚持利他,他人才会在某个时刻真正成就你自己。
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生命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个人的成就,更在于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一个人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很难真正获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
相反,如果一个人能够善用自己的才能和资源去帮助他人,去成就他人,那么他自己也必将获得更大的成就和回报。
这就是所谓的"利他即是利己"。一个人如果能够真正做到关心他人、成就他人,那么他自己也必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正是生命价值的真谛所在。
结语
生命的价值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用毕生的努力去铸就。当我们通过自我建设获得价值认同,当我们怀着利他的情怀去成就他人时,生命便会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芒。就让我们一起,为生命而歌唱,为岁月而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