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魏晋时期入主中枢,需要得到高门的广泛支持?
《世说新语•容止》:
石头事故,朝廷倾覆。温忠武与庾文康投陶公求救。陶公云:“肃祖顾命不见及。且苏峻作乱,衅由诸庾,诛其兄弟,不足以谢天下。”于时庾在温船后,闻之,忧怖无计。别日,温劝庾见陶,庾犹豫未能往。温曰:“溪狗我所悉,卿但见之,必无忧也。”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
晋明帝病重时,王导、庾亮、温峤等同受顾命,辅佐幼主晋成帝。
明帝死后,太后临朝听政,政事由庾亮决定。陶侃因为自己不在受顾命之列,深以为憾。
石头事故,是指苏峻之乱。
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 年,庾亮执掌朝政,下诏征历阳内史苏峻为大司农。
苏峻一向怀疑庾亮想谋害自己,便起兵反,攻陷建康,自掌朝政,颁布大赦,独不赦庾亮兄弟。
第二年又把晋帝迁到石头城。这时陶侃、温峤、庾亮等起兵讨伐苏峻。
数月后,苏峻兵败身死。
温忠武就是温峤,苏峻作乱时,温峤任平南将军、江州刺史,驻扎到寻阳。
庾文康就是庾亮,晋明帝皇后的哥哥,谥文康,所以文中称其为庾文康。
陶公是陶侃,苏峻作乱时,为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镇守江陵。
萧祖是晋明帝的庙号;顾命指君主临终的命令。
后来庾亮战败,逃到温峤那里,温峤劝庾亮去见陶侃,并共推陶侃为盟主,起兵讨伐。
译文:
石头城事变发生,朝廷倾覆了。温峤和庾亮投奔陶侃求救。陶侃说:“先帝的遣诏并没有涉及我。再说苏峻作乱,事端都是由庾家的人挑起的,就是杀了庾家兄弟,也不足以向天下人谢罪。”这时庾亮正在温峤的船后,听见这些话,既发愁,又害怕,无计可施。有一天,温峤劝庾亮去见一见陶侃,庾亮很犹豫,不敢去。温峤说:“那溪狗我很了解,你只管去见他,一定不会出什么事的。”庾亮那非凡的风度仪表,使得陶侃一见便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和庾亮畅谈欢宴了一整天,对庾亮的爱慕和推重一下子达到了顶点。
01 被温峤称为“傒狗”的陶侃虽出身寒门,却位极人臣!
魏晋之时,吴人把江西一带的人叫傒狗,是指语音不正说的,含鄙薄意。陶侃本鄱阳人,所以也得此称谓。
陶侃原籍都昌,后迁居庐江郡寻阳县。其父陶丹,在三国孙吴时曾任扬武将军,地位不高。
陶侃年幼而孤贫,最初任县中小吏。他的先世并无显赫的记载,他年轻时又当过寻阳的鱼梁吏,说明他出身寒门。
但是陶侃幼年勤奋学习,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时值冰雪积日,仓促间陶侃无以待客。
他母亲于是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别人做假发,换得酒菜,客人畅饮极欢,连仆从也受到未曾想到的招待。
范逵告别时,陶侃相送百余里。
范逵问:“卿想到郡中去任职吗?”
陶侃回答:“想去,可苦于无人引荐。”
范逵拜见庐江太守张夔,极力赞美陶侃。
张夔召陶侃为督邮,领枞阳县令。
在任上以有才能而著名,又迁任主簿。
值州部的从事到郡中,想找点岔子处罚他,陶侃关上门严格约束部下,对从事说:“若我们有错误,自当按宪令处治,不应这样相逼,若不按礼法办事,我也能对待。”从事只好离去。
张夔之妻生病,需要到几百里之外去接医生,当时大雪天寒,主簿等僚属们都感到为难,独陶侃说:“侍君侍父是为臣为子之义,郡守夫人,就同我们的母亲一样,哪有父母有病而子女不尽心的。”于是主动要求前往。
大家都佩服他的礼义。
长沙太守万嗣来到庐江,见到陶侃,诚心敬悦,对他说:“你最终一定会有名的。”让自己的儿子与陶侃结为好友才离去。
张夔后来举荐陶侃为孝廉,陶侃到洛阳后,几次拜谒张华。
张华开始认为他是来自偏远之地的人,不大理睬他。
但陶侃每次去,都神色安然。
张华后来与他交谈,大为惊异。陶侃得以除任郎中。
伏波将军孙秀是灭亡的孙吴宗室,名望不高,北方士族都耻于任他的掾属,孙秀因为陶侃出身寒族,于是召他为舍人。
当时豫章国郎中令杨晫,是陶侃的同乡,被乡中舆论一致称扬。陶侃拜见他,他评价说:“《易经》上说:‘坚固贞正,足以干事。’陶士行就是这样的人。”
杨晫和陶侃一同乘车去拜见江南名士中书郎顾荣,顾荣也很看重他。
吏部郎温雅对杨晫说:“你怎么和小人同乘一辆车呢?”杨晫说:“他可不是普通的人。”
当时的清谈领袖乐广要会见南方的名士,武库令黄庆推荐了陶侃。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黄庆说:“这人终会前途远大,有什么可疑的。”
黄庆后来任吏部令史,就推举陶侃为武冈县令。陶侃到任后,与太守吕岳不和,于是弃官回家。后来又当过郡里的小中正。
咸和四年,苏峻之乱平定,陶侃回师江陵。
当时割据辽东的慕容廆与陶侃通信,不仅称赞王导和庾亮,而且称陶侃是“海内之望中唯足为楚汉轻重者”,可见陶侃此时的地位威望。
后来陶侃夺得江州,也就控制了长江的上游和中游。
事后,陶侃任命张夔之子张隐为参军,范逵之子范珧为湘东太守,以刘弘的曾孙刘安为掾属,上表褒赞梅陶。
凡是他微贱时受过别人的恩惠,哪怕是一餐饭他也必定报答。
此后,陶侃曾欲举兵废黜王导,但因庾亮调解以及王导的亲家徐州刺史郗鉴反对才作罢。
陶侃晚年位极人臣,能“怀止足之分,不与朝权”,对他个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这样既可维持“家僮千余,珍奇宝货富于天府”的家业,又可保住子孙的前途。
咸和九年六月,陶侃在病中上表逊位,派左长史殷羡将官印节传等送还朝廷。
他在离开荆州前,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等,都有簿录统计,封存仓库,由陶侃亲自上锁。
陶侃将后事托付给右司马王愆期,加职都护,命他统领文武官吏。
十二日,陶侃乘车离开武昌,到渡口乘船,准备返回长沙,回头对王愆期说:“老夫现在蹒跚难行,正因你们阻拦。”
次日,陶侃于樊溪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根据他的遗嘱,众人把他葬在长沙南二十里的地方,他的旧部又在武昌城西为他刊石立碑、作画像。
成帝下诏追赠陶侃为大司马,赐谥号“桓”,以太牢礼祭祀。
永初元年,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刘宋,当时前朝东晋的封爵中只有王导、谢安、温峤、谢玄与陶侃的子孙爵位未被废除。其爵位长沙郡公被降封为醴陵县侯,食邑五百户。
02 出身虽非寒素,门第却不甚高;地位攀升至重,但未能入主中枢。
温峤字泰真,太原祁县人,东晋名将,司徒温羡之侄。
温峤出身于太原温氏,是东汉护羌校尉温序六世孙。他的曾祖父温恢,仕魏为凉州刺史。父辈温羡、温襜“兄弟六人并知名于世,号为六龙”。
最初,他被授予司隶都官从事的官职,入刘琨幕府积功至司空左长史。
西晋灭亡后作为刘琨的信使南下劝进,在东晋历任显职,与晋明帝结为布衣之交。
他先后参与平定王敦、苏峻的叛乱,官至骠骑将军、江州刺史,封始安郡公。
建武元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但却只称晋王,并未称帝。
刘琨遂以温峤为司空府左长史,让他南下江东劝进。
六月,温峤抵达建康。
他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辞,盛赞刘琨忠义,并力言江东承袭晋统乃是众望所归,因而深得司马睿赞赏。
当时名士如王导、周顗、谢鲲、庾亮、桓彝,都非常欣赏温峤,争相与之交往。后来,温峤多次请求返回幽州向刘琨复命,但都未获允准。
太兴元年,司马睿正式称帝,史称晋元帝,并任命温峤为散骑常侍。
温峤以母丧为由,不肯接受官职,再次请求北归。
三司、八座共议,皆认为温峤不能因私情而废国事。
当时,刘琨已在段氏内乱中被段匹磾冤杀。
温峤只得接受任命,留在江东,并要求朝廷褒崇刘琨,以慰海内之望。
但晋廷正倚重段匹磾抵抗石勒,并未对刘琨有所追赠。此后,温峤历任骠骑长史、太子中庶子。他极尽规谏之责,并献《侍臣箴》,深得太子司马绍器重,引为布衣之交。
温峤官位不高时,经常和扬州、淮中一带的商人赌博,而且常常赌输。有次输得很惨,赌完回不了家。他和庾亮关系很好,便站在船上大声喊庾亮:“卿可赎我!”庾亮立刻送去赎金,温峤才得以脱身。这样的事发生过很多次。
苏峻之乱平定后,朝廷打算让温峤留在朝中辅政。
温峤认为王导是先帝所任命的人选,于是要求返回江州。
此时的京师方经战乱,残破不堪,物资缺乏,温峤留下部分物资后方才返回武昌。
同年四月,温峤路过牛渚矶,听闻水下多怪物,便命人点燃犀角下水照看。
当夜,温峤中风,回到武昌后没有几天就去世了,终年四十二岁。
江州百姓听到温峤去世的消息,无不相对而泣。
晋成帝下诏追赠温峤为侍中、大将军,谥号忠武。
田余庆:
门阀政治,主导者自然是高层门第,是他们与司马皇权共治。……少数臣僚虽非寒素,但门第却不甚高者,由于特殊机遇,攀升至举足轻重的位置,如温峤、郗鉴。不过他们也不可能入主中枢,因为得不到高门的广泛支持。建康政权像是一间股份公司,东晋皇帝是名义上的业主,轮流执政的门阀则拥有最大的股权,门第是入股的必要条件。……温峤、郗鉴门第二流,是靠政治机遇获取股份。他们难得在中枢获利,却能分割地盘,形成东晋的地缘政治格局。他们在地缘政治中各自经营,郗鉴非常成功,温峤具有经营成功的能力,却因不永年而未竟其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