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文章,文责自负。
13岁正读初二的儿子,我看到他近段时间的行为表现是这样的:
暑假期间①规划好每天的暑假作业量,按时完成。②拖拖拉拉地做家务(洗衣、拖地)②骑自行车来回10公里到同学家玩,或是那位同学来我们家找他玩,一起玩拼装、玩手工,必不可少的是玩手机游戏。③看了几部历史电影或专题片。阅读了两本语文课外阅读书目《西行漫记》和《昆虫记》。④叫默写英语单词,你监督就写,你忘记了就不写。背诵古文也是一样,拖拖拉拉。⑤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不少于3小时,学会跟我捉迷藏,发现晚睡会偷拿手机上床。
开学前2个周①英语听写不过关,被罚取消当天的外宿资格。②第一个周六中午11点起床,3个小时完成一个旅行的语文视频制作,之后就是一直玩手机游戏,还有现在也学会看网络文章。③第一个周日也是11点起床,完成一篇作文,之后也是一直玩手机。晚上回校。④第二周有2个晚上偷拿平板或手机上床。⑤第二个周五回家过周末(9月15日),我罚他不得玩手机,他很生气,把自己的一寸相片撕烂。并向我抱怨:“在学校每天都写那么多作业,整天,写写写,有什么用?我的抗压能力没有其他人那么强,大不了我就转班。”
我的反应:
暑假期间,只有看到他完成作业、阅读、家务、运动之后,再去玩手机,我才有所安心。因为我觉得只有完成了这些任务,对他的成长才是有益的。
但他往往是写完作业就要玩手机,2个小时玩完手机之后就是一副葛优躺,叫干什么都是懒洋洋的样子,我一看气就不打一出来。
看着他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常常不少于3个小时,我非常焦虑,因为我希望他学会做家务,能够阅读更多的经典文章。
可是,13岁的他不再像过去那样听从我的教导,也不按计划完成各项任务。暑假里我们经常为此发生了冲突,因为心软,我并没有能够执行自己所规定的处罚。为此我经常想起一句话:“慈母多败儿”!我常常反思,难道我也要做这样的母亲吗?“易子而教”的古话不是没有道理。古人诚不我欺。
现在,我不再焦虑,我把他这些言行视为个性化的完成过程。回想我自己十几岁的时候,那时候我的表现还不如他呢。我需要帮他做什么?
一次真诚的谈话吗?他的抱怨真的需要我们必须有回应吗?可能他需要的是思考,而不是指导或引导。思考内容可以如下:①你对作业的布置有什么看法?应该如何完成作业?②你认为如何学习对自己的成长才有促进作用?③你如何看待学习压力?压力来自哪里?④转班会怎么样?⑤除了转班,还有其他缓解压力的方法吗?⑥玩手机真的是放松的好办法吗?
准备找时间与他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