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一种困惑:当自己想学习一门新技能的时候很容易从入门直接到放弃,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
那问题究竟处在哪里?
我们从小就知道一句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但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却是在违背这一智慧的。
纵观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我们上了十几年的学,学了数不清的课程,但是却没有一门课教过我们有效的学习方法论,这导致我们大多数人在走向社会,真正需要学习实用技能时一而再再而三地从入门到放弃,信心一再受挫。
而在学习了Xdite的第一节元学习课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一次次的从入门到放弃,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因为智商不够、能力太差,而是因为学习的方法论错了,原来,我并不孤独。
下面让我们来看元学习方法论之三步曲。
1、拼图理论:左右脑相结合
一直以来我们所受到的教育都是教人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才能学得扎实,较好比登山一样一步一个脚印。
这种登山式的学习方法在我们中小学阶段一个学期一门课也没多少个概念的慢速度状况下,还勉强够,但到了大学就让人有些力不从心了,再到了工作后的需要高效学习实用技能时就很容易让人直接从入门到放弃了。
这是为什么呢?
试想你小时候学说话,你妈肯定不会先教你分什么名词、动词、形容词,主语、谓语、宾语啊,都是先听别人怎么说的,然后再反复模仿学会的呀。若是你妈非要从语法教起,不掌握语法不让模仿,那恐怕你到上小学都不会说话呢吧。
那不从基础学起,我们应该怎样学起呢?采用拼图理论。
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玩拼图是怎么拼的。通常我们会快速找出那些边界碎片,搭好框架,然后先拼自己能够快速识别的部分,部分攻克,最终拼出完整的拼图。这其中其实利用到了左右脑相结合的办法,右脑了解全局(框架),左脑进行逻辑分析、深入学习(部分)。
就好比读一本非虚构的书,我们应该先开启右脑模式对整本书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标注出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部分,然后再开启左脑模式,从最感兴趣的部分深入阅读,将知识模块各个击破,最终拼成一个整体。
拼图理论可以帮助你有效避开掌握一个新技能时被前期枯燥的铺垫折磨得要放弃的坑,可以真正让你以兴趣为导向,顺利达成完整的学习,看似路子很野,但却是真正有效的。
2、成就感:让我们对学习上瘾
一直以来,我们都被教育上瘾是一种负面的状态,对游戏上瘾,追剧上瘾……但如果这种上瘾的状态被运动到学习中,那绝对会是正面的状态,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心流”。
那怎样才能让我们对学习上瘾呢?让我们来想一想玩游戏为什么会让我们上瘾:玩游戏分关卡,通关后有积分、有奖励,可以进入下一关,而闯过的关数越多,奖励就越多,让人越兴奋,甚至欲罢不能。
其实潜藏在这背后的是正反馈所带来的成就感。很多在学习中受挫的学生沉迷于游戏无非就是因为在游戏中他们能够得到现实中得不到的成就感。
既然正反馈所带来的成就感可以让我们对一件事上瘾,我们怎样才能在学习快速获得成就感,以获得将学习持续下去的动力呢?
试想一下,你要学编程,却非要求自己先把英语学好,先把基本的语法学好,才能够去真正开始编程,或者一开始编程你就要求自己完全独立地完成一整个程序的编写,你能有成就感吗?不会,有的只会是挫败感。
你一开始最应该做的是从完整copy别人的代码开始,成功运行别人的代码->成就感,修改部分参数并成功运行->成就感,看懂部分代码的功能并按自己的需求修改代码并成功运行->成就感……
对,就是这样,你完全可以从copy开始,利用正反馈所带来的成就感,让自己对学习编程上瘾,进而让自己的学习进程可持续,并让自己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避免自己被挫败感淹没,导致从入门到放弃。
学习任何技能均如此,应该寻找到能够快速收获正反馈,或得成就感的路径,让自己对学习上瘾,让自己的学习进程可持续。
3、重复训练:让技能形成肌肉记忆
通过从模仿开始,快速获得成就感让自己的学习进程可持续后,我们要想真正掌握一门新技能,还需要通过大量的重复训练,才能够将所学内化,让技能形成肌肉记忆。
也许很多自认为有点小聪明的人会对重复性训练有些排斥,觉得只有笨人才需要重复,但事实上重复训练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是符合人的认知特点的。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2到3岁的小孩在学说话的阶段,都会开启“复读机”模式,同样一句话一天会重复说很多遍,甚至连着说很多遍,而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小孩的语言能力是突飞猛进的,不断有新的词、句通过“复读机”模式固化到他的记忆当中,形成稳定的肌肉记忆。
再比如,想成为一个游戏高手,也是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手速和反应速度,对游戏套路更为熟悉,进而才能不断闯关成功,所谓“练级”不就如此。
所以,我们应该做的不是纠结要不要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而是应该请教高手,你所想学习的技能当中,有哪些套路是最需要通过大量重复训练掌握的,让你的重复训练更有针对性,进而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