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会想到多年前的那个小女孩。想不起具体的模样,但有很多具体的场景。摸着黑、走在崎岖的小路去上学,站在校门口的合欢树下遮蔽太阳,在空旷的操场上荡秋千,和一群孩子到处疯玩,很喜欢寻找自己的秘密基地......
后来这个小女孩长大了,念完小县城的重点高中。去了离家很远很远的地方上大学,读研,又去更远的地方工作。这个小女孩就是我,可能是工作之后确实感觉自己长大了,回忆总是跑进脑海。也常常会想,自己到底现在是什么样子?是自己曾经期待过的模样么?
有时候感觉离自己越来越近,有时又觉得离自己越来越远。但这个“自己”到底是什么,好像也不是特别清楚。但应该没有偏离很多,偶尔偏离也没关系,毕竟“您已偏离轨道,已为您重新规划路线”这句话也不仅仅使用于导航,也适用于我们的人生。
长大的信号还有一个,就是主动去寻找内心的平衡,以及该认怂时就认怂的佛系心态。如今听不了大道理,但是对于文学大家讲的寥寥几句生活态度,还是会囫囵吞枣地咽下去,即便只是为了短暂地缓解当下的困惑。认怂也不至于说,遇到问题卷着铺盖就撤。但是惊悚片是万万不看的,看到体检抽血的针管,也会毫不掩饰地握紧拳头别过脸。
我相信我们这一波人是幸运的,也是艰难的。艰难并不是说困于生存需求的不满足,而是吃饱穿暖之后,我们的心理需求变成一个棘手的问题,现代社会的打工人,对于“马斯诺需求层次”的每一层都有想法。这也导致了我们这波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心理问题。
前几天经历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一位同事发了很不好的朋友圈内容,我们赶去他家后,目睹了他把刀架在自己的手腕上的场面。所幸后来没有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只是当下我突然觉得,生命一定一定要好好珍惜。虽然那位同事经历着怎样的难事,我无法感同身受。但生活中的坎,狼狈地过也是过,潇洒地过也是过,而生命一定是值得珍惜的。
打车回家,已经是晚上11点,路上突然想到很久没能联系的一位朋友。翻开看几年前他发的动态,眼泪哗啦啦的掉,很难过。很久不联系不是因为忙碌,而是因为他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因为无法挽回生命的病痛。我知道他多么想活下来,我知道他拼命地坚持过,我们的最后一次聊天是他突然的示弱,说“化疗真的很疼,很多个晚上疼到睡不着”。他的最后一条朋友圈是,他说他坚持不下去了。
他是个很优秀的人,有才、聪明、努力。从小读很多书,文学知识面广,理科成绩也无可挑剔。考上了很好的大学,读了很好的专业。我知道他胸怀大志,我知道他一定会有所成就。但是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大学也没完整读完。
长大之后,生活比想象中困难,但你是否想回到过去?这是一个非常验证当下状态的问题,和用“是否会回购”来检验对某样东西的评价一样,简单粗暴又有哲理。如果是我,我并不想回到过去,并不是现在有多好。而是我每一步都有在认真走,每一个选择也有慎重思考,只能说每个选择都不后悔。
继续好好地长大,现在这种慌忙地状态也正常。
PS:奇怪,每次丧丧的时候就写东西,写着写着就变成了自我鼓励式鸡汤结尾,果真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