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因为同事的一句“kindle可以治不爱看书的病”,我就果断入手了基础款的499。当时,我天真地以为,只要有了它,就可以肆虐地驰骋书海。可是,我错了。
小黑被我冷落了一年有余,我曾一度想把它送人。后来,偶然的机会,我开始在新浪爱问上下载一些电子书资源,也记住了小黑最喜欢吃的格式是mobi。
就在半年前,公司来了个浙大MBA专业的实习姑娘,她向我推荐了万读。从此,我的小黑开挂了。
刚开始,万读只有两个微信公众号,一个是推送书籍,一个是推送杂志。我看着它慢慢成长,相继关注并置顶了Kindle电子书库、Kindle杂志公社、没事乱翻书、毒舌阅读、万读论坛。就在四月,万读做了一波公众号推广,我虽然很想参与,但是还是选择了沉默。背负着版权的龟壳,隐隐感觉会出事。
5月8日以后,万读的公号相继停止了更新,再后来论坛彻底无法打开。万读的QQ群不断出现多年潜水的群友,大家都问了同样一个问题“怎么打不开了?”
什么时候才能恢复?
我心里想着这个问题,脑海中不断出现战争的画面,可能是《战争与和平》,共产主义情怀油然而生。听了一下午的《国际歌》,法文原版的可以在网易云搜索《La Internacional》,思考万读等共享电子书平台,为什么会受到亚马逊的抵制。为此,我特意查了下百度百科上关于“共产主义”的解释。
亚马逊尊重版权,是信奉生产资料私有制。它要为作者,书商争取利益。
现在中国叫得最热的是共享经济。有一些自然是在共享的外衣下做着敛财的勾当,比方说共享单车;有的则是为了实现知识共享的理想,比方说万读。
我觉得双方的分歧就在于姓“资”还是姓“社”,但是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身在这个界线上就很暧昧。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兴起,国家现在很注重版权。所以在这个方面,以万读为代表的共享体在话语权上不占优势,其次树大招风,就更让人担心。
我们能看到的是,万读成长发展,积累了很多运营经验,一群读书人的社群已经形成,自然不会放弃这样的资源。我大胆对它的未来做几个预测。
1.分解为不同的万读板块,并做精细化运营;
2.技术上解决,比方说服务器到国外,更多反侦查的手段,避开亚马逊的监察;
3.和亚马逊合作,作为一个成熟的社群,达成新的商业模式。
4.保留一部分书籍免费,发展此群体周边的商业模式。
5.不了了之,一切照旧。
6.万读核心人员的背景和资源未知,他们主要决定发展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