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强):戴李平,安徽黄山人,1963年生,他是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徽州手工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艺术陶瓷大师(中华传统工艺大师),同时还身兼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黄山学院客座教授、景德镇学院陶瓷美术与设计学院大学生校外创业导师、徽州青瓷研究所所长、宜兴尊元紫砂文化艺术研究所副总工艺师及宜兴彩陶研究所特聘高级技师等十几个社会职务。
因为社会兼职多,所以应酬也很频繁,再加上人缘又特好,他平时经常全国各地到处跑。跑的地方多,见识自然广泛,经历过的事又相当丰富,所以他给人的印象是成熟、老练而又富于魅力。
别看他已年过半百,身材却是相当结实,言谈说一不二,做事雷厉风行。他平头短发、淡淡的满腮胡子挂在脸上,不但不显老,反而格外显精神。他高大威猛,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凝神定气,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热爱学习,钻研不止:1988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进修;1996年在宜兴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学习紫砂技艺,并随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邱玉林学习彩陶;2011年在景德镇陶瓷学院进修一年;2016年参加文化部、教育部非遗研修培训;2017年4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进修。
他广交良师益友,虚心向贤达求教,陶瓷绘画技法日渐纯净娴熟,作品风格大胆创新,经过多年的锤炼与积累,已逐渐成为国内陶瓷行业一名响当当的陶瓷艺术家。
他不辞劳苦,坚守理想和情怀,勤修本业,勇猛精进,长期执着追求,始终坚持不懈。他把自己对陶瓷艺术的热爱付诸笔端,精于此道,乐于此生。
创作生涯中,他注重将作品创作与时代审美结合起来,让传统的手工技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陶瓷技艺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并不断汲取近代好的风格,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从而推陈出新,精益求精。“笔墨当随时代,为时代创作更加斑斓、精美的陶瓷作品”,这是他对艺术的理解。
他的作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频频得奖,屡创殊荣,多的数不胜数,诸如:青瓷《生机》、《旋纹罐》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评比中荣获金奖;作品《旋纹罐》、《恋》、《旋纹盖罐》取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作品《淡泊》荣获第十八届西湖博览会原创作品金奖;作品《缘》获“神农魅象——当代陶艺作品展”优秀创作奖;作品《扇舞》获东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金奖;作品《动》、《新生机》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作品《九如图》分别获得安徽省第三届陶瓷艺术精品展金奖、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陶瓷成型项目第二名;作品《鸿运当头》获第十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精品博览会“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等等……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在细微观察中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而来,然后加以提炼和创新,他的作品新颖独特,不落俗套,不仅备受社会青睐,还被众多博物馆或收藏机构所收藏:作品《清泉提梁壶》被首都博物馆珍藏;作品《跳刀水洗——青韵》瓶被中国陶瓷馆永久收藏;作品《青瓷乐天罐》被中国徽文化博物馆收藏;作品《跳刀水洗一》被法国巴黎市政府收藏;作品《跳刀青瓷罐》被东亚非物质文化遗产组委会收藏;作品《梦之情》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作品《祥瑞壶》被中国紫砂博物馆永久收藏;作品《和为美》被香港东方艺术博物馆收藏。
他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在首都博物馆,大连会展中心等地举办展览,先后应文化部和政府组织赴法国,德国以及马来西亚等地参加展览和交流活动,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文艺节目录制等。
他说:“其实,这年头,陶瓷艺术赚的是‘慢钱’、‘辛苦钱’,越是艰难越要有自己的长远眼光,才能经得起风吹浪打。在陶瓷艺术领域里,我坚持不跟风、不起哄,任他花开泉涌,我自岿然不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意兴隆也好,市场萧条也好,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都决不放弃自己的内心所好。只有穿越陶瓷的壁垒,才能通向创作自由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