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中庸》篇(一)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
上天赋人的气质,这个气质也称性;依顺本性的发挥,如此就可称为道。修明道并效法道,如此去行是教化。
不能片刻离开道,如果可以离开它,那就不算是道了。所以君子独处在、别人看不见之地,也要警惕和谨慎;别人听不到之地,也要畏惧和小心。再是隐蔽的东西,也是会被发现的;再是细微的东西,也会显露出来的。所以君子独处时,是应非常地谨慎。
喜怒哀乐的情绪,没有显出叫做中,表现出来的时候,合乎礼法叫做和。这个中可以作为、天下万物的根本;这个和可以作为、天下通行的准则。如果达到中与和,天地各居自己位,万物生长发育好。
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君子表现应当是:言行不偏不倚的,言行无过和不及,并且永远坚守住、这不变的中庸道。小人言行反中庸。君子中庸应做到、时刻合于中庸道。小人违反中庸道,是因小人无忌惮。”
孔子论述有下言:“中庸之道应当是、最高道德的标准。人们难做到这点,已有很长时间了。”
原文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中庸之道没有能、恰到好处地实行,我知其中原因了,聪明之人实行时、超过它的要求了;愚笨之人实行时,没达到它的要求。中庸之道不彰明,我知其中原因了,贤德之人对中庸、偏高要求对待它;不肖之人对中庸、偏低要求对待它。不懂中庸之德行,就像人们吃喝时,很少品出滋味来。”
孔子感叹说下言:“中庸之道怕不能、恰到好处实行了!”
原文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舜是最伟大智者,他常向别人请教,详审一些浅近话;隐秘别人的缺点,宣扬别人的长处;并针对过和不及,这两极端的偏离,加以有效地调合,然后择其中庸道,有效地引导人们。大概这就构成了,舜之为舜的原因!”
孔子论述有下言:“人都说自己聪明,却为利欲所驱使,像禽兽落入捕网,落入木笼陷阱中,没人能知道躲避。人都说自己聪明,选择中庸之道后,一月都坚持不了。”
原文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学生颜回是这样,选择中庸之道后,将此善道牢记心,永远不把它忘掉。”
孔子论述有下言:“能把天下的国家、进行平定和治理;爵位俸禄可辞掉;锋利刀刃可踏过;中庸却不易做到。”
原文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译文
子路来求问刚强。老师孔子回答说:“问南方人的刚强,问北方人的刚强,还是问你的刚强?宽厚温和的态度,用它去教育别人,而且不报复别人、蛮横无理的言行,是南方人的刚强。君子属于这一类。顶盔掼甲就地席,枕着刀枪就睡觉,战场拼杀死不悔,是北方人的刚强。强悍人属这一类。所以君子显温和,而且不随波逐流,这是真正的刚强。君子保持着中庸,能够不偏不倚的,这是真正的刚强。政治清明国太平,君子也不会改变、贫困之时的操守。这是真正的刚强。政治黑暗国混乱,君子一直到死时,也不改变其操守。这是真正的刚强。”
原文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探求隐僻的道理,去做怪异的事情,虽然后世有人会、遵循这样的做法,我却不会这样做。君子应当是遵循、中庸之道去行事;半途而废这种事,我是不会去做的。君子遵循中庸道,即使隐遁于山林,不为人知也不悔,只有圣人能这样。”
原文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译文
君子中庸之道是、广大而且又精微,精微不为人所见。普通夫妇虽愚昧,但可明白日常理。谈论道理高深处,圣人也有所不知。普通夫妇虽不贤,能做符合常理事。要达道理高境界,圣人也有做不到。天地广阔无边际,没有不能覆载的,人却还有所遗憾。君子所行中庸道,若是从大处去讲,天下无人能承载;若是从小处去讲,天下没人能剖析。《诗经-大雅-旱麓》说:“雄鹰飞在高天上,游鱼潜在深渊里。”这诗说的意思是:对上对下能详察。君子中庸之道是:起始普通的男女,一旦达到高境界,就能详察天和地。
原文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中庸之道不离人,人若行道有偏倚,不能让他去行道。《诗经-豳风-伐柯》说:'砍斧柄呀砍斧柄,斧柄样子在面前。'照着斧柄的样子,再来砍削斧柄时,斜着眼睛瞧斧柄,砍成不会差得远。所以君子是会用、人的道理来管人,直到改正方可以。忠恕接近中庸道。别人所加给我的,如果我不愿意要,也不强加给别人。君子准则有四项,我对这四项准则,没有一项做圆满。要求儿子孝父母,我是没能全做到;要求臣子忠国君,我是没能全做到;要求弟弟敬兄长,我是没能全做到;要求朋友讲信用,我首先就没做到。平常道德的实行,日常言语的谨慎,我都有不足之处,不敢不勉力去做,即便已有做好的,也不敢说做够了。言语需顾及行动,行动需顾及言语;如果能做到这些,君子还愁有什么、言行不能相应的!”
原文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人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儌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译文
君子按照当时的、所处地位去行事,不做分外的事情;处在富贵地位上,就做富贵该做事;处在贫贱地位上,就做贫贱该做事;处在夷狄民居地,就做夷狄该做事;处在患难之中时,做患难中该做事。君子无论处何位,都能够悠然自得。君子处在上位时,不会欺凌下位人;君子居于下位时,不会巴结上位人;只要自己能正直,就不会去乞求人,这样就没有怨恨。上不抱怨于天命,下不归罪于别人。君子安处自己位,以待天命的安排;小人则做冒险事,以求侥幸能成功。孔子论述有下言:“射箭之道有点像、君子做人的道理,如果没有射中靶,那就应该回头来,从自身上找原因。”
原文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而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译文
君子实行中庸道,就像出发走远路,一定要从近开始;就像起步登高处,一定要从低开始。《诗经-小雅-常棣》说:“与妻相亲相爱伴,如同琴瑟般和谐;兄弟间互相亲爱,和睦相处乐无穷;使你家庭能安好,使你妻儿能快乐。”孔子对此这样说:“家庭如果能这样,父母心情会舒畅。”
原文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鬼神表现的功德,真是美好盛大啊!看它不见其形象,听它不闻其声音,它体现在事物中,又是无所遗漏的。鬼神可使天下人,斋戒沐浴净身心,穿戴华丽的衣冠,虔诚敬奉祭祀它。鬼神无处不在啊!在上在下在左右。就像在人们身边。《诗经-大雅-抑》中说:'神灵来去难预料,出其不意便降临,岂可厌倦不相敬?'鬼神隐匿又虚无,但其作用却明显,如同诚心不可掩。”
原文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舜可算是大孝子,他有圣人的品德,他有天子的尊位,四海财富都属他;死后宗庙享祭祀,子孙永远祭祀他。所以大仁大德人,会得应有的地位,会得应享的福禄,会得应有的名声,必然会得到高寿。天对万物会依据、各自不同的材质,决定厚施的程度。可以栽培必栽培,要倾覆的必倾覆。《诗经-大雅-嘉乐》说:'周王可敬又可亲,高尚品德天下闻,善于安民善用人,荣享福禄受天恩。上天常常保佑你,无边福禄再临门。'所以大仁大德人,会受天命成君王。”
原文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说起无忧无虑人,恐怕只有文王吧!王季是他的父亲,武王是他的儿子;父亲为他创基业,儿子继承他事业。武王延续了太王、王季文王的事业,消灭殷商得天下;不仅自身没失去、显赫天下的名声,而且被尊为天子,四海财富都属他,死后宗庙享祭祀,子孙永远祭祀他。武王直到晚年了,接受天命成天子。周公坚持完成了、文王武王的德业,并且追尊了太王、以及王季为天子;并用天子的礼节,追祭祖先不懈怠。这种礼节实行后,一直通达到诸侯、大夫士人及庶民。父是大夫儿是士,父亲去世就可用、大夫礼节去安葬,用士礼节去祭祀。父是士人儿大夫,父亲去世就可用、士的礼节去安葬,用大夫礼节祭祀。如果一年的丧期,到了大夫就为止;如果三年的丧期,一直通行到天子;如果父母的丧期,贵贱都是一样的。”
原文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武王周公达到孝,达孝就能很好地、继承前人的遗志,就能很好地完成、前人未完的事业。四季祭祀的时期,修缮清扫好祖庙,陈列祭器并摆好、先王遗留的衣裳,进献时鲜的食品。宗庙礼节是用来、排列昭穆序辈分;排列爵位的次序,是为分辨贵贱的;排列执事者次序,区别各人的贤能。到了劝酒的时候,晚辈要敬长辈酒,目的是让恩惠能、延及地位低下人。饮宴时按头发的、黑白程度定座位,是为区别出长幼。处在祭祀位置上,就行祭祀的礼仪,就奏祭祀的音乐。敬重应尊敬的人,热爱应亲近的人。侍奉刚去世的人,就像侍奉其生时;侍奉早已亡故人,如同侍奉在世人;才是尽孝到极点;祭祀天地礼节是,用来侍奉上帝的;祭祀宗庙礼节是,用来祭祀祖先的。明白不同的礼节,及祭祀天地礼节,祭祀宗庙的礼节;那治国就好像看、掌上东西般容易。”
原文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浦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译文
鲁哀公请教孔子,如何能治好国家。孔子就对哀公说:“文王武王就已有、治理国家的方法,典籍之中有记载。贤能之人当了政,国策就能够实行;贤能之人不当政,国策就会消失掉。人对政治很敏感,草木对地也敏感;施政就像种蒲苇,比起植树成效快,贤人治国成效快。治国在于得贤人,要得贤人靠的是、国君自身的修养;自身修养靠道德,道德修养靠仁爱。仁就是要爱别人,以爱亲人最重要。所说的义那就是,人们相处要适当,以尊贤人最重要。亲爱亲人有亲疏,尊敬贤人有等差,是由礼仪所生出。处下位人得不到、处于上者的支持,就难治理好民众。因此君子应当是、先要修养好自身;若想修养好自身,需要侍奉好亲人;若想侍奉好亲人,不能不去了解人;若想真正了解人,那就不能不了解、天道自然的法则。”天下共行五种道,具体实行这些道,要有三种的美德。君臣父子与夫妇、兄弟朋友的交往,是共行的五种道;智慧仁爱与勇敢,是共行的三美德。实行方法是专一。有人天生就已经、懂得这些道理了;有人是经过学习,才懂这些道理的;有人经艰难窘迫,努力学习才懂得。等到懂得道理后,大家就是一样了。有人心安理得地、实行了这些道理;有人看到了好处,才实行这些道理;有人仅是勉强地、去实行这些道理。等到获得成功时,效果都是一样的。孔子论述有下言:“爱好学习接近智,努力行善接近仁,知道耻辱接近勇。懂得以上三道理,就懂修养自身了;懂得修养自身了,就能懂管理百姓;懂得管理百姓了,就可治天下国家。”
原文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译文
凡治天下的国家,具有九条的法则:修养自身尊贤人,热爱亲人敬大臣,体恤群臣体恤士,爱民如子情真诚,招集各种的工匠,安抚远方的百姓,怀柔四方的诸侯。修养自身就可使、道德能够树立起;尊敬贤人就能够、遇事不会生疑惑;热爱亲人可使得、伯叔兄弟不怨恨;尊敬大臣可保证、遇事不会生迷乱;体恤群臣可获得、士人礼厚的报答;爱民如子可促使、百姓更加地勤勉;招集各种的工匠,可使财用得充足;安抚远方的百姓,四方之人会归顺;怀柔四方的诸侯,天下之人会畏服。
原文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译文
进行斋戒与沐浴,穿戴华丽的衣冠,不合礼的事不做,这是修养自身法;摒斥谗人远女色,轻财货而重道德,这是劝勉贤人法;加封亲人的爵位,增加他们的俸禄,能喜亲人之所好,能厌亲人之所恶,是劝人们去热爱、自己亲人的方法;使大臣下属人多,足够其差使命令,这是劝勉大臣法;忠信待士加俸禄,这是劝勉士人法;农闲之时使百姓,减轻他们的赋税,是劝百姓的方法;每天省视月考查,发给薪资齐工效,是劝工匠的方法;来时欢迎去时送,及时嘉奖善行为,同情能力差的人,是抚远方百姓法;对于衰落的诸侯,承续断绝的世系,恢复灭亡的国家,治理混乱的国家,扶持危难的国家;诸侯按时来朝觐,并派大夫来聘问,对此厚赏薄纳贡,这是怀柔诸侯法。治理天下的国家,就用这九条法则。实行法则的根本,就是诚心和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