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

      论《湘行散记》之中最令人感动的文章,那就非《鸭窠围的夜》莫属了!

      《鸭窠围的夜》是沈从文散文代表作。《鸭窠围的夜》是一篇游记散文,通过作者旅途中鸭窠围时一夜的见闻和思绪,描写了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独异的人生形态,寄托了作者深沉的生命感慨。是作家在夜泊鸭窠围这个静谧的夜晚把心曲吐露的更为真挚、优美、感人的篇章。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篇文章开头的两个字词用的很传神。“落”和“雪子”就形象的突出了这一场雪下的很大要想在这里过夜也不容易。

      而后文作者说吊脚楼既好看,也好玩,看似只是因为吊脚楼建在半山上,节省木料,造型独特,莫不俨然悬挂在半空中,借着黄昏的余光,还可以看出个大略。但其实是因为有了这些吊脚楼长年与流水斗争的水手,寄身船中枯闷成疾的旅行者,以及其他过路人,却有落脚处了。这些人的疲劳与寂寞是从这些房子中可以一律解除的。这既是对吊脚楼作用的体现,同时也是在赞美吊脚楼。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一夜中,“陌生人”即刻就成了“熟人相亲”,这里一定发生了许多温暖的故事,让我们合上眼睛想想,许多温暖的人和事交织起来便使得鸭窠围的夜晚不再寒冷。

      文章中多次提到羊叫,其实羊叫象征了这匹羊的生命即将结束,象征着平凡男女的这种卑微的生活也难以维持下去--美之生命的消逝。小羊“固执而且温柔的叫声”,让我由被命运主宰的羊联想到了安于生命的人--他们都是自然之子,活得质朴、率真,却又被动、艰辛。我为他们缺乏对自身际遇和命运自觉而忧郁满怀--这忧郁缘于我对湘西无法喻言的爱。

      更值得回味的是那一句“多么动人的一幅画!”。它之所以美丽动人,是因为这幅画里固然有在常人看来让人心酸的悲苦,但更有因执着,乐观而凸显出的美丽,强悍,有即便被压抑,被摧残亦不磨灭的人性光辉点缀出的美。这一切我也有份是因为我不但曾经跟他们有过一样的人生经历,而且永远把自己当作湘西的一份子--这也使得我的哀戚与悲悯更动人心魄,也表达了作者对湘西的深爱。

      作者目睹湘西下层人民顽强地在泪与笑中大发日子,努力保持着生命的尊严,千百年为生活而搏战,这种生命形态也许还将继续延续下去,悲壮而辛酸,作者感到无限的忧郁、哀戚和悲悯。这种人生感慨源于作者对湘西人民灵魂的深刻理解,对湘西民族历史遭遇和现实状况的观照与反思,不仅仅局限在怜悯,且与具体的生命形态相联系,浸润着深厚的历史感,从而具有哲理的内涵和动人心魄的力量,也进一步体现了作者对湘西的爱。

图片发自简书App


      啊,鸭窠围的夜是多么的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而文学名著无疑是灯塔上那盏最闪亮耀眼的明灯。它历经千年淘洗,遗存华章,福及人类...
    hhh_kkk阅读 1,678评论 0 5
  • 《湘行散记》这部散文集,创作于1934年初,这部散文集是沈从文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雪夜火光中的夜渔...
    Knit17阅读 5,750评论 0 7
  • 翻开《湘行散记》,湘西风情便跃入眼帘,我仿佛看到了作者沈从文的小船正泛舟而上,沿着清澈纯净的沅水,游遍湘西。一座座...
    周煜力阅读 1,171评论 0 2
  • 论《湘行散记》中最动人的文章,那非《鸭窠围的夜》莫属了! 《鸭窠围的夜》通过对水手和吊脚楼里妓女的描写,体现了...
    董轩玮阅读 1,646评论 0 10
  • 人这一生,要走漫漫人生路,做很多次选择,但唯一无法选择就是家庭。 就像电视剧《欢乐颂》里的樊胜美...
    我是白也酱阅读 10,866评论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