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曾宪涛老师的讲座,他谈到中国的科研工作者都不喜欢引用中文文献,原因如下:
①使用英文很牛逼;
②害怕同行引用量过高,超过自己的影响;
我后来搜索了下为什么中国论文的引用量较低,原因如下:
①荒唐的科研评价标准;
不看质量看数量。
②过去积累少,现在增速快;
③大部分学者水平偏低;
这一条是很重要的原因,且与第一条有关:部分科研工作者为了升职称,将一篇论文多发,这本身就降低了论文的质量。
④学术合作不够。
他建议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像房地产商学习,互相抬举,向挪威人学习,互相团结,把论文的引用量给抬上去,把论文的质量提上去,把国内期刊质量提上去。
他作为审稿人,给出了一些建议:
①这年头大家都很忙,你要发文章就把文章语言写优美些,图表等做的精美一些,数据最好自己核实一遍,事前工作做的充分一些,在发表的时候,编辑就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来修改,这样成功的几率会更高一些;
②如果你的文章写得好,一般编辑是比较负责任的,是不会拒稿的,他反而会过来教你怎么改,希望你发在他的期刊上,就像一个很优秀的学生请教你问题,你是很乐意帮助的,这会让编辑自己脸上有光。
这让我想到了笑来老师所讲的“贵人”(忘了的笑友,请复习),其中有一条就是“不给他人制造负担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在写作这件事情上,你自己把准备工作做的充分一些,就是减轻别人的负担,这样你的文章更容易发表不也很正常了吗。
reference: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499743.html
思考与行动
1.回忆一下,你自己在生活是一个怎样的人,给人添麻烦的那个还是给人减少麻烦的那个?如果是前者,你将会怎么做呢?
2.在你身边,有哪些是不给别人添乱的人?哪些是帮助减少麻烦的人?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愿意过和他一样的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