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清叙语》231:道法自然,如来,心道场

原来看电视剧《天道》,丁元英经常说,“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现在终于体验到了里面的意思,自然就是朴素、平常心嘛。但是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高度分工智能化的结构,都把“智慧”二字曲解了,以为智慧是玄学。所以我说咨询风格生活化是最高智慧,怎么生活就怎么咨询,不需要硬生生的造出一个咨询师来去咨询。

这个启发是我回家看见儿子带着邻居小朋友在家里玩,让我非常感慨,就是这个家里很安全、不压抑、有趣、好玩,别家孩子才愿意在这个容器里自由玩耍呀。根据我接的大量的咨询案例来说,很多孩子不愿意去上学,就是那个学校环境不安全,不接纳,不稳定,学生都是被工具化对待的,再加上家长一直在后面逼,他们没有一个空间可以安全自由自在的去整合自己。我们说有的人举重若轻,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有的人举轻若重,遇到芝麻粒大的事儿就崩溃了,为什么呢?因为内在的人格结构不同,就像盖大楼一样,盖10层大楼和100层大楼的内部支撑结构是不同的,承载力就不同。咱们人也是一样,内部心理结构不同,反应模式不同,有的人心里装着天下众生,有的人全是自己装不下自己的亲人、朋友。这些都是需要成长的。

我讲课的时候经常讲,你看不惯的人越多,你受到的阻碍越大,如果你看不惯所有人,那么你继续无法在这个社会生存。同理,你看惯的人越多,你受到的阻碍越小,如果你能看惯所有人,那么恭喜你自由了,你可以无拘无束的生活了。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区别不是长相、不是学历、不是高矮胖瘦、不是原生家庭,更本质的区别是你的反应模式,你对别人的反应的部分才是你。反应灵活的人,思想开阔的人,很容易交到朋友,找到工作,会有很多人愿意帮他。

看到儿子带着邻居小朋友玩,我很欣慰,让我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小时候我的原生家庭是嘈杂的,吵闹的,地狱一般的,不是人呆的地方。所以我也不愿意呆,经常跑到别人的家里面去,一呆就是一天,从一天扩展到一周,从一周扩展到一个月。读大学之后,一年回家最多一次,一次呆不过三天。至今未知,我也无法完全理解我跟我父亲之间的那种隔阂:“你他妈的怎么不被车撞死”。这个话像是一份诅咒,我确实差点儿死掉了,有过四次濒死体验。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当我不断潜意识意识化我的命运,我原谅了我自己,原谅我的父亲,我不再“作”了,而是心安理得的接纳我的命运。甚至,我在开车的时候都是万分小心,我生怕父亲的诅咒应验,也许他是在另外的一种方式爱着我。至今,我对原生家庭的态度,既不逃避,也不向往。

去别人家里面,去陌生的地方让我感觉熟悉、安全,这个体验伴随着前半生,形成了我的一个生存模式。而伴随着我的探索和成长,我已经不需要去陌生的地方寻找安全感了,我呆在自己的家里就很安全。我儿子的朋友感受到了这份安全,道法自然,如来。

我想儿子的故事只是抛砖引玉,更大的故事在我的学生这里,他们会一个一个来到我的家里面,道法自然,如来。我知道这是一篇好故事,以此纪念——道法自然,如来,心道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