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广西玉林女博士在家长群里引起骂战的事件被传的沸沸扬扬,网友对这个事儿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针对这件事儿,我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随着微信时代的来临,一言不合就拉群的现象也变成了平常事儿,回首五六年前那个只用飞信和校讯通的时代,老师和家长都是一对一沟通,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简单明了。
而微信群的产生,说白了就是把一堆人以陌生网友的形式聚在一起,讨论自己孩子那点事儿。
俗话说:“人多事杂。”有人的地方必然有争吵,何况一个群里有几十个家长,难免有口舌之争,我相信不只是家长群,任何一个群都有可能出现这种问题,只是这个被爆出来了,而“聚众吵架”的头头还是个女博士。
所以,我想大家关注的重点是:群里的女博士作为一个社会高知群体,这样口出狂言,大家怎么看?
这里我想先分析下群里三方的问题出在哪里。
第一、讨论喝酒问题的家长。
群里几个家长,闲聊到忘我,越聊越开,不小心就谈到了喝酒的问题,多说了几句引起了女博士的不满,觉得她们在家长群聊天很低俗。
所以导火索在哪里你们看出来了吗?
家长群本来就是老师方便传达信息所建,为什么会有人不明就理的在里面闲聊,私下加微信不可以聊吗?
第二、女博士。
作为高知人群,在其位,谋其政,高学历的人群就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
适当的提醒或私聊解决自己的不满都可以,为什么要选择这么极端的方式,垫高自己,踩踏别人,这不是做人的准则,更何况是一个知识分子。
第三、老师。
老师作为该群的管理者,为什么不能经常发布群规或警告,不得在群里闲聊。
发布作业后,给15分钟提问。其余时间禁言,有问题可以私下聊或解决,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我的观点很中立:三方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没必要因为事主是女博士就揪着不放。
接下来,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太说下这个问题:为什么女博士看到喝酒等字眼会觉得不满?
本人硕士毕业,也曾考博,未遂,接触的博士也很多。
作为一个学历稍高的女性群体中的一员,我深知大家对孩子的教育都有一种高期待。
极端一点的强迫自己孩子考清华北大,继承自己的高学识衣钵;稍微理性一点的,认为自己的孩子稍差一点也没关系,可以仅次于他;更理性的也只能做到,不强迫自己的孩子,但心理还是希望他能很优秀,不给社会添麻烦。
我亦如此,我家娃才8个月,有时也希望她凡事也能比别人家的孩子早点会翻身,早点去爬,早点会走路。
虽然知道这思想不对,我也在努力改正,但内心望女成凤的小火苗还是难以熄灭。
正是有了这样的心理,女博士激动了,她觉得家长群就应该讨论学习相关的问题,喝酒等话题跟群里的氛围就是格格不入的,对孩子的成长也十分不利。
将心比心,女博士反应过激毋庸置疑,但你也必须承认在家长群讨论喝酒确实不对。
另外,看到被骂的家长的回复,能说明对方也是高素质人群,聊天一时忘情,才出现口舌之争。
本来就是一件平常事,没必要上纲上线,理性看待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