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夫子还在念叨要贯行忠恕之道,今天又突发奇想来谈义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在我浅薄的印象里,孔子对义是很少提及的,义在孟子处是比较激烈的,需要付出代价的。做老师的人,在学术追求上多了,在现实中就比较少有激进的,这是我认为孔子少谈义的原因。
骂人都是很容易的,所以他扬义贬利。利是他一直鄙视的,在他眼里利就是私利,谈利可耻,所以他看不起商人,重利无义。但凡人多数都有小人基因,因此谈利则无往不胜,谈义则寸步难行。
因为我们现在的信仰是金钱教,故而利字当头,利是最好的驱动源。
提倡义是让大家尽量心头保留一份原则,而不是利欲熏心心渐黑。
我个人认为,义是相对真理,而非绝对真理;利是现实中多种利益纠结,择其害者少的从之,所以义利观适合兼容。
生活小节中,无利之事无下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大是大非面前,凡人多半求苟活,而非壮烈赴死,这才是真相。
4.16【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评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诵。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