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常把“看”与“见”连在一起用,其实“看”与“见”不是一回事。“看”指的是动作的过程,“见”却指“看”的结果。同样一件事,大家都在“看”,却因角度和深度不同,导致所“见”千差万别。
“见”还可理解为“见地”,要站得高,才能“见”得远。在“见”背后,隐藏着我们的心,正所谓心中有什么,眼中就”见“到什么,我们”见“到的,总是我们希望”见“到的。
今天,朋友向我吐槽,说他们单位有个同事,干活比别人少,还会装样,稍微多干点吧,就马上吱吱,全组的人都知道他干活少,唯独他自己不觉得。一直以来,大家都不好意思撕破脸说他,可天长日久,心里都开始不舒服。”不患寡,患不均“,追求公平也是人性使然,过分侵占我们利益的人,必然会引起我们的反感。
“我就纳闷了,难道他没有自知之明?怎么就能只盯着自己干的那点,却无视别人多干的呢?”朋友无奈地说。“或许正因为他计较,所以他看别人也很计较,反而不觉得自己有问题了!“我试图安慰朋友。
生活中确实会遇到这样的人,觉得别人照顾他是应该的,却很少换位思考别人的感受。同样的工作环境,每个人内心的想法不同,展现出来的行为也就不同,由此导致的”见“更是天差地别。在这个世界上,把别人当傻子是很危险的,觉得只有自己聪明就更是危险。账算得越细,越不肯吃亏,反而失去越多却不自知,注意力全放在眼前的利弊得失上了,也就很容易失去对未来的展望。真正的"盲人”是那些能“看”,却不能“见”的人。
表面上别人对你客客气气,其实心里很清楚你的为人,只是不说出来罢了。若是一直带着自恋的心态,把自己看得太重,就会越来越失去自知之明,少了那只看向自己的眼睛,对很多事情就会失去觉察。真正有觉知力的人,绝不会仅仅关注自己,而是愿意跳出来,从全局看问题,这也表现为一种做人的格局。
小时候,父母常常教育我们,沾小便宜会吃大亏,那时不甚理解。等踏上社会,开始与各种人交往,才渐渐明白,你沾了别人的便宜,别人肯定会有感觉,对你就会存有戒心,以后有什么好事很难再想着你,无形中你就损失了更多机会。
“得”与“失”未必是眼下立马能看到的,人力所及的算计远远比不过老天手里的那杆称。在单位,或亲友之间,通常大家都不愿意撕破脸,针锋相对,这就给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计较的人比不计较的人会多沾一点便宜,可是别忘了,熟人之间是一个反复博弈的圈子,一次两次吃了亏,大家就会明白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以后很难再让他沾到便宜。即便一再容忍,到了一定限度,也总有爆发的时候。
比较平衡的做法是,既主动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又敢于表达加诸自身的不公,同时不要过于精明,否则等于把别人当傻子,反而容易把自己撂进去。
“看”与“见”不同,所以要有敬畏之心,知道同一件事,每个人所“见”各不相同,试着从更多角度观察他人,提高自己的“见地”,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至于想沾小便宜发大财的人,终归还是会被打回原形。